
系列专题:《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想到以前曾多少次声色俱厉地批评学生不守纪律,无数次伤心至极地痛斥学生: "你是班长,你是学习委员,你是……你们怎么能带头不守纪律?"而多少年后 的今天,我不再要求孩子们"自觉遵守纪律"。我们要求孩子们为了集体利益而 遏制自己的精力合理吗?为什么必须靠老师的训斥才能强化纪律观念?严格的禁 令只能使孩子意识到顽皮是要受到处罚的,但守纪律不是他们内心的需求。想起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的那段话:"平常小孩子在家里没有事情做的时候 就要‘吵闹‘,做父母的不明白小孩子好动的心理,不想法子去利用他的时间以 施得良好的教育,反而消极地禁止他‘吵闹‘。‘吵闹‘固然不好,须绝对禁止 的,但他之所以吵闹是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玩的缘故。做父母的不知道这一点 ,一味地禁止他们喧哗,到后来,小孩子就要萎靡不振而没有活泼的气象了。" 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人,是积极的幻想家。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实现他们渴望 的有组织的环境。没有手指指着的威吓,没有对调皮捣蛋后果的警告,也没有道 德说教。在我看来,这个环境就是为他们引进知识的源头活水--大量的书籍。 每学一本书我总要留一段等待的时间,在这段等待的时间中我就领孩子们阅读可 读可不读的书,对这些书,我不提任何要求,学生愿意读有奖励,不愿意读我也 不督促。这些书有的是就地取材,如《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 活》上有许多儿歌,我把它们编辑成不带拼音的小册子,学生可以两相对照着读 。潍坊市有的年级用苏教社教材,有的用人教社的教材,我就借不同版本的教材 给学生读。有的书是老师给家长推荐,家长自愿购买。《日有所诵》《好妈妈儿 歌400首》都是我先推荐,通过屏幕学习一段时间后,家长陆陆续续地才给学生买 来。我推荐的可读可不读的书都是极有趣味的,比如《好妈妈儿歌400首》分别由 100首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儿歌组成。下面摘录三首: 横 行 霸 道 螃蟹螃蟹耍大刀, 横行霸道嗷嗷叫。 骂得蛐蛐儿直求饶, 打得蝈蝈儿直蹦高。 突然来了一只猫, 螃蟹吓得直撒尿。 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 人生不读书, 活着不如猪。 老猪天天糊涂涂, 吃饱就去呼噜噜。 苍蝇给牛抓痒痒--无济于事 苍蝇爱帮忙, 给牛抓痒痒。 抓了半天累够戗, 老牛还是痒得直蹭墙。 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见到这样的儿歌情不自禁地就读起来,边读边笑,乐不可 支。400首儿歌,那是很厚的一本书,在课堂上我只能见缝插针地和孩子们读一部 分,体味到快乐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读完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大部头",于 是阅读的能力、阅读的兴趣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