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 第3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



系列专题:《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 第3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
  课外书如何在课内读?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会不会让阅读变成快餐?普通老师 能不能做好?

  课内海量阅读

  2006年,我从一年级进行大量阅读实验的学生上六年级时,崔峦老师听课后感慨 山东人太朴实:"孩子都出生6年了,而且养得白白胖胖聪明可爱,却连个名字都 没有起。"实验没有名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我所进行的是大家司空见惯 的、人人认可的大量阅读教学,不需要另起名字。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 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 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

  删繁就简

  "课外"读物"课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首先要删除没有多大价值的知识点和 教学环节,比如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拼读音节 。在识字教学中,我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 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期末考 试前,我才让学生"临阵磨枪"做几张试卷。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 上不做任何试题。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

  不求甚解

  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 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 字。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 一步到位"。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 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己感悟,"悟"出来的东西,孩子虽然解释不准确, 却能恰当运用。海量阅读使我的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论语》《老子》等经典对小学老师显然太高深了,我边学边教。学习语文不打 "攻坚战",最初是无奈之举,后来就成了我惯用的手法、自觉的行动。有些问 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 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 "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 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 师的责任所在。

  就地取材

  2000年,我最初的改变是学习人教社和辽宁社的韵语识字两套教材,从"一"到 "二"的改变很艰难,也称不上是"海量"阅读,但到了中高年级的效果已经很 好了。2006年、2007年我再次教一年级时,我们在课堂上学了厚薄不等的十几本 "读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的起步。之所以称"读物"而不是 "书",因为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东西。入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我编辑 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 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 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被我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 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不用指导就能理解的《好妈妈儿歌400首》 也成为了我们的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低年级孩子理解的难度大,我们就 不求甚解,照样也可以成为教材。

  "借"也是我获取共读教材的好办法,我曾借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本,让我的学 生在中年级全部读完小学阶段的课本。学习《论语》《道德经》时,学生买了不 同的版本相互交换着看,反而更能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有教无类

  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海 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我根据每一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 级目标",学生能达到"一星级"目标就算完成了任务。比如在低年级,"一星 级"目标一般是读熟课文,"二星级"目标是认读打印出来的字词,"三星级" 目标是理解文章的意思。而到了中高年级,理解文章大意是最低要求。因为低年 级孩子擅长背诵,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强,背诵能力减弱。"一星级"目标每个 学生都能达到,人人都是好孩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8261.html

更多阅读

海量阅读心得体会 第17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5)

系列专题:《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课堂教学采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独立学习、一帮一等多种组织形式。低年级 小学生读书时错别字很多,读破句的现象也很普遍,而且有的学生教十遍八遍还 是学不会,这样就要充分发挥"

海量阅读心得体会 第16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4)

系列专题:《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的;三是易读错多音字和日常生活中那些很多人都读错的音,如"模""刮"" 鱼鳔"。   2000届实验班学生在二年级时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与高年级学生比赛读课文 。二年级的小学生读高

海量阅读 第15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3)

系列专题:《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让"读"占鳌头,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吧!   低年级强化朗读训练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朗读能把书面上的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

荷叶伞海量阅读 第14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2)

系列专题:《海量阅读指导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 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 ,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

声明:《海量阅读 第3节: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1)》为网友独自流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