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西方的创业思想:创业成功的秘诀》
“很简单,”你说,“我不想干了。” 然后,你的妻子( 或者丈夫 )问了你一个答案清晰的问题:“如果你不去公司,谁会去呢?” 突然间,你遭到当头一棒。 你意识到一个这几年一直在回避的问题。

此刻,你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你拥有的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个企业!换句话说,不是你拥有企业,而是企业拥有你! 你想过关闭它,但是你不能,因为如果它关闭了,你就得不到任何回报。 你想过离开它,但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走了,没有人会在那里工作。 你想过卖掉它,但是你不能,因为谁愿意花钱买一份工作呢? 这时,像大多数小企业主那样,你感到绝望,感到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你发现,曾经的梦想,不论它多么渺小,现在也消失了。拥有梦想,也只不过是一直忙,再忙,不断地忙。 客户变成了问题而不是机会,如果有人来买东西,你还得去工作。 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索然无味。 哀莫大于心死。最后,你关门了,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几十万家这样的小企业倒闭。 你的企业,一度为你的生活创造辉煌,现在却光芒不再,逐渐变成了梦想的坟墓。 2.过度膨胀 青少年期的企业还有一个不那么痛苦,但比“缩小规模”更彻底的死亡方法,那就是在不改变企业状况的情况下,继续越来越快地发展,直到企业自然灭亡。 所有走向破产的公司都是由技术型企业主在创业幻景的驱使下开办的,他们关注企业的错误和产品更胜于关心企业本身。 随着新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以及投身新科技产业的人越来越多,大量的技术人员涌向商海。这些奇才对技术无止境的追求,使新科技产品如同潮水一般冲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