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解读西方的创业思想:创业成功的秘诀》
一、谁破坏了我的舒适? 1.招聘的人靠不住 大多数人都有过对所招聘并给予了信任的人感到失望的经历,我们交给他重要的职位和工作,然而,他却无法胜任。 许多小企业主在缺乏人手的时候,总是急于招聘、急于寻找人才,然后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新上任的员工身上。 在企业主享受了短暂的舒适后,由于招聘来的人“靠不住”,致使企业的一大块业务瘫痪,局面变得无法控制。 对人盲目的信任源于我们与所信任的人之间缺乏理解,或缺少对他必要的关注,再或者,由于我们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产生了盲目依赖和信任。 真正的信任应来自于对人的了解,而不是盲目地相信。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明白的道理,特别是企业主。 除了了解你自身外,你还必须清楚地了解他人的现状: 什么是他知道的,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什么是他愿意做的,什么是他不愿意做的;
![第14节:谁破坏了我的舒适?](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4077525576.jpeg)
他怎么做事情,他是什么样的人…… 只有这样,你才不会盲目地将信任滥施于人,也才能有效地掌控你信任的人。 2.不理性的规模 处于舒适区的企业主容易被眼前的“成功”所迷惑,他们认为自己简直是天才,于是他部署企业扩张任务,“招人!我们要扩大规模!我们要上市!我们要……” 然而,扩张之后才发现,招聘的人靠不住,摊子越来越大,局面已经无法掌控了。怎么办?缩小! 缩小,缩小,再缩小。多小算小?1个人?10个人?60个人?150个人?对财富500强的企业来说,1000个员工的公司算是小的;对1000人的企业来说,300人的公司算是小的;而对于一个只有10人的企业,2个人的公司算是小的。 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企业要缩得多么小,而在于它究竟能够自然发展到多大。 很多时候,企业主强加给企业的规模限定是不客观的,要么盲目地扩张,要么盲目地缩小。 企业主在困境中缩小企业规模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行为,由于局面失控,痛苦和恐惧迫使企业主不得不这么做。 企业主把企业规模简化到他能够掌控的程度,也就是退回到企业主的舒适区中,他可以边工作边等待,希望机会可以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像孙悟空被押在五行山下,原来的自由形骸,现在被困囹圄,但又满心期许他人的解救,重获自由。 毫无疑问,缩小规模是技术型企业主的自然倾向,他为了逃避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逃避企业问题,就不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去做。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企业主把企业缩小到自认为最安全的状态。然而,经营企业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缩小规模的企业最终将被淘汰。这是迟早的事。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无法接受,投资收不回来,企业主和所有员工的梦想都破灭了。即使公司规模不大,但总有人的生活因为企业的破产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