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0位精英教你读大学:读大学怎么读》
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爱护别人,别人也爱护你。总之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抱怨别人对你不好,他们这样做,其原因可能是你先对他们不好。不要忘了,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所以说:"给别人,其实就是给自己的。要想别人以诚待你,首先你应该学会以诚待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友善,不妨先对别人表达自己的友善。" 把同理心应用到沟通上,就要与对方保持同样的心理和情绪,对方快乐你也要高兴,对方悲伤,你也要难过,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更加容易沟通。要想做到心理情绪同步,也有两点,一是与对方沟通时要懂得换位思考,揣摩对方的心理感受;二是说出这种感受,并与对方积极探讨。如有人跟你说:"我家的小狗死了!"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难过?悲伤?还是幸灾乐祸?如果你能低沉地对他说:"我想你一定很难过。"这就是同理心的表现了。 在这个提倡竞争,提倡强悍的时代,大家普遍缺少这种心理情绪上的同步,尤其是产生争执的时候,要想同步就更困难了。因为当我们争吵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激动、讲话尖锐,根本顾不到别人的感受。当对方说"我觉得你真的很自私"的时候,我们很习惯地反击说:"那你呢?你就不自私吗?"但是当你用这种方式来回应对方的时候,你们的沟通往往就会变成一种互相攻击。如果你能感觉到他的感受是生气,而你说:"我想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觉得我很自私。"接着你可以讲:"但是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你会觉得我自私呢?我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我很自私?"这就是良好沟通的开始了。你不反击,你同理了对方的感受,并且平静地询问对方生气的理由,这样的沟通已经成功了一半。 2.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自己脸上的饭粒自己永远看不到,只有别人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同样只有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得出。一个人,不要一味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时候也要停下来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不是弯路、歪路。 有一次,李开复博士与他所领导的五位经理开了一次会议,他要求五位经理把自己心中对其他经理有保留的地方坦诚地讲出来。最终,有一位经理被其他4位经理认为不太信任。 一个星期后,当李开复博士询问这位不被信任的经理对这件事如何弥补时。这位经理却气愤地回答: "他们之所以不信任我,完全出于对我的嫉妒。" 李开复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毫无缘由地不信任你呢?" 这位经理没有言语。 李开复又说:"其实,我也不信任你。第一,你不在乎别人的意见;第二,你总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第三,你总是表现得像个没有感情的人。你可以问问他们,看他们是不是也这样评价你?" 听李开复博士这么一说,这位经理人私下征求了另外四位经理的意见,后来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决定改掉这三点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站在别人的角度对自己认真审视了一番。如今,这位经理已经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者,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员工们也一致认为他比以前更有魅力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走自己的路,也要听一听别人怎么说。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就进入了一个无人指点的人生迷宫,有路得走,无路也得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总发现错的太多,对的太少;失败太多,成功太少。因此,要减少错误,避免失败,有时候的确需要听一听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更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