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造职业化员工:执行就是走流程》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00,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瞬间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在当日10∶10分按照外汇调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19亿欧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把钱打水漂的举动。 转账风波曝光后,德国社会各界人士大为震惊,舆论一片哗然。人们普遍认为,这笔损失本不应该发生。因为前一天,关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德国国家发展银行作为对方的合作伙伴,应该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事情发生后,德国销量最大的《图片报》,在9月18日头版的标题中直斥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德国最愚蠢的银行”。此事甚至惊动了德国财政部,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并严惩相关责任人。 那么,问题是怎样发生的呢?如此一个低级的错误,怎么会发生在德国国家发展银行这样一个单位里面?一家法律事务所受财政部的委托,带着这个问题来到银行进行了全面调查。 法律事务所的调查员先后询问了银行各个部门的数十名职员,几天后,他们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并不复杂,只是一一记载了被询问人员在这10分钟内做了什么。然而,答案就在这里面。让我们先看看他们忙了些什么: 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预先的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我想还是过一会儿再打吧。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提前打电话预订门票。 国际业务部副经理伊梅尔曼:忙于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 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报告,现在我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了。 文员施特鲁克:10∶03,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马上就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结算部经理德尔布吕克:今天是协议规定的交易日子,我没有接到停止交易的指令,那就按照原计划转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