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和想法,知识就是金钱,经验就是硬道理,甲教授理所当然地应获得会计学教授一职,殊不知最后结果正好相反。

学校故意对两位教授隐瞒工资水平,但并不代表着两位教授都不知道。在甲教授与乙教授的职位竞争博弈中,乙教授通过关系,暗地里知道了经济学教授与会计学教授的工资标准,而且还了解到:鉴于招聘工作进行到目前这一程度,已不可能有新的竞争选手加入。所以,乙教授在与招聘负责人谈适合教哪门课程时,他极力否认自己具有经济学的教学经验,甚至声称如果让他去讲授经济学就等于是误人子弟,自己宁可不要这份工作。 而不知内情的甲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全面,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会计学和经济学都很擅长,还大谈特谈自己的经济学教学经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每个人都应该看出了门道,招聘工作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学校不可能重新进行一轮招聘,根据与他们的谈话情况,最终的结果就是乙教授获得了会计学教授一职,而甲教授教授经济学。可见,有时"全才不如专才",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知识丰富的时候,隐而不露有时候或许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用句很形象的话来描述"智猪博弈",就是"枪打出头鸟"。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企业(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外企)中,其内部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组织行为学中称这样的小团体为非正式组织)。每一个团体都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利益,并且每个团体还会推选出各自的代言人。这些代言人实际上就是他所在团体的集体利益(如加薪或增加福利等)与其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积极行动的领头人。其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智猪博弈"中的"大猪"。 代言人为争取集体利益的活动成功了,这个团体的其他成员就可以毫无风险地、名正言顺地坐享代言人的"成果";如果活动失败了,这些躲在幕后的"小猪"们也可以发表一通我是受害者、被逼无奈之类的演讲,让那些勇于出头露面的"大猪"成了永远的"替罪羔羊"。 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关键是要加强员工的民主参与能力(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合适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和老板的决策透明度;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尽量让小团体向大集体看齐,减少小团体对企业大组织的不良影响。 在"智猪博弈"中,利用他人"大猪"的努力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智者"小猪"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他不必付出什么劳动、不必冒什么风险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要成功成为"小猪"们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大猪"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