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6)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第一,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的观念,转变旧的薪酬意识(把对员工的薪酬视作企业的成本),视员工的薪酬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一种长期投资,从人力资本方面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企业间的交流沟通,共创人才市场的"双赢"。虽说"商场如战场",可是适当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更充分地的分享人才市场这块"大蛋糕"。而现实情况是,不仅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薪酬是保密的,同行业(或同地区)的企业之间的薪酬更是被视为企业的机密。

  从上述的"纳什均衡"我们可以看到,核心员工都跳到其他行业(或其他地区)的结局并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所以就存在了寻找更佳选择的激励。而竞争企业之间完全可以"串通"达成合作,相约提高一定的薪酬标准以留住优秀人才,发挥其所长,为企业再创效益。

  四、猜猜猜与换换换

  是不是所有的博弈均存在一个前面我们所说的纯策略(指参与者在他的策略空间中选取的唯一确定的策略)的纳什均衡点呢?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上面述说多次的、大家比较熟悉的纯策略均衡点外,有的博弈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唯一的策略,而是存在一个混合策略(指参与者采取的不是确定的唯一的策略,而是在其策略空间上的概率分布)均衡点。我们下面将在"警察与小偷"的博弈中对混合策略均衡点进行说明。

 第22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6)
  某一小镇只有一名巡逻警察,他一个人要负责整个镇的治安秩序。假定该小镇主要分为A、B两区,A区有一家建设银行,B区有一家金银首饰店。再假定这个小镇有一个小偷,要对该镇实施偷盗行为。因为没有分身术,警察一次只能在一个区巡逻;而对于小偷来说,一次也只能去一个地方行窃。假定A区建设银行需要保护的财产为2万元,B区首饰店的财产价值为1万元。若警察在A区巡逻,而小偷也恰巧选择去了该地,就会被警察当场抓住,该区建设银行的2万元财产就不会损失;若警察在A区巡逻,而小偷却选择去了B区,因没有警察的保护,则小偷偷盗成功,B区首饰店的1万元财产将分文不剩,全落进小偷的腰包。在这种情况下,警察要怎么巡逻才能使效果最好呢?

  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只能选取一个唯一的确定的策略,那很明显的做法是,警察在A区巡逻,可以保住该区建设银行的2万元财产不被偷窃。而小偷去B区,偷窃一定成功。B区首饰店的1万元财产将归小偷所有。也就是说警察的收益是2万元,而小偷的收益是1万元。但是这种做法是警察的最佳策略吗?存不存在一种更好的策略或是说能对这种策略进行改进呢?

  若警察在A区(或B区)巡逻,而小偷也正好选择去A区(或B区),则小偷无法实施偷盗,此时警察的得益为3(保住A区建设银行和B区首饰店共3万元财产),小偷的得益为0(没有收益),记作(3,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9120.html

更多阅读

第22节:黑书(22)

系列专题:《白领尴尬生存状态的黑色幽默:黑书》  所以说读书读得好的人,并不一定代表着能力有多高。你在学生时代能应付得了你的班主任,你的出题考官,还有你的阅卷老师,可这并不代表着你毕业以后就能从容地应付你的老板你的客户,两者是

第26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10)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地说说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是怎么回事。  所谓"国本",就是指太子的人选。立谁做太子,表面上看是皇帝的家事,但对于"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来说,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在古人

第25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9)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二、一碗水没有端平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和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开始,至公元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

第24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8)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1.   顽猴博弈  实验人员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主人每天都要打开笼子抓一只猴子,然后当着其他猴子的面把这只猴子杀掉。条件反射使这群猴子达到一个共识:不要被主人抓走,因为抓走就

第23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7)

系列专题:《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  若警察在A区巡逻,而小偷去B区偷盗,此时,警察的得益为2(保住A区建设银行2万元财产),小偷的得益为1(成功偷盗B区首饰店1万元财产),记作(2,1)。  若警察在B区巡逻,而小偷去A区偷盗,此时,警察的得益为1(保住B

声明:《第22节:第二篇 纳什均衡:谁都不能改变策略(6)》为网友大众男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