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不抱怨的世界



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多次提到了中国人爱发牢骚的恶习,他把这个毛病称之为国人固有的劣根性。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关于牢骚、哀怨、叹息、郁郁不得志的篇章也是汗牛充栋。陈子昂的名震千古的《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中描绘的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形象的体现了作者的孤独无奈、大势已去的悲观情怀,实际上也是一种宣泄和牢骚,与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以及岳飞的《满江红》的气势和格调有着本质的区别。

 境由心造:不抱怨的世界

牢骚现象的泛滥和弊端

中国人最大的坏毛病就是牢骚太多,但总也解决不了问题。总是随口这么一发,然后结束。其他的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发牢骚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但牢骚过后问题没有得到任何解决的现象更令人担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纵观古今中外,当官的、为民的、在职的、下岗的、须髯长者、童稚少年,无牢骚于心者有几?大凡权势越大,知识水平赿高,其牢骚赿盛,发牢骚的水准赿高。这是思想发达者的悲哀。牢骚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位高权重者,总嫌天下刁民太多,俯首称臣的顺民太少;草根百姓们总怨世道不公,腐败横行,现实挤兑着自己只能去体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味道;在职的,抱怨自己工作紧张,竞争激烈,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怀疑这是在干革命还是在革自己的命;下岗的,则围着政府的门口大喊:我们要工作!我们要自食其力!我们错在哪里?年长的,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年幼的,抱怨课业太重,束缚天性……满腹牢骚,怨声载道。

牢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类史的批注就是一部牢骚史。在现实生活中,私下的牢骚十分具有普遍性,牢骚常常成了正当的心理困惑的出口,成了携带着痛苦和失望浓缩后的呻吟。在社会大背景和现实小环境下,都有牢骚萌芽生长的温床沃土。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牢骚也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见牢骚是人类常常携带的寄生菌,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天敌。于是,有思想的社会精英开始关注发牢骚的人和牢骚现象,于是有了《不抱怨的世界》。

品位《不抱怨的世界》

2009年,金融海啸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未散去,数以万计的人继续面临减薪、失业甚至破产的危机。毕业生们抱怨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人开始抱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收入不如从前……抱怨声在人们的周围此起彼伏。对此,美国最伟大、最受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在书中说道:“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都会让我们抱怨不断。我们有时候会抱怨困难,是因为把困难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但是,抱怨困难并不会让问题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内心的痛苦。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想抱怨的不但得不到消除,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我们。”

于是,他通过《不抱怨的世界》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紫色的神奇手环用法如下: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4.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如果这么做,你先要移动你的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的抱怨。

5.坚持下去。21天连续不抱怨,手环不换手。

威尔·鲍温相信:三周下来,你的行为和思维都会发生改变,而同一个世界,在你眼中却呈现为另一面,是美好的那一面。

美好不仅代表着希望,更是一种力量。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美的力量一再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强心剂。1929 年美国经济危机时,好莱坞电影里嘉宝鲜红的口红形象,成为一种时代的宣言,化身勇气和力量的象征。而口红更是在经济的一派萧条中逆势大卖,销量翻番,因为,越是艰难的时局,美为人们带来的信心与快乐越显弥足珍贵。越是艰难的时候,人们越是珍惜乐观和憧憬美好,于是成功学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因为他给了人们一个通向美好世界的蓝图和实现途径。可见这个小小的紫色手环,注入了精神的力量和意志,竟然可以焕发出神奇的力量,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活。

抱怨和意见的区别

企业内的牢骚现象也是十分普遍,常常发生在下属对领导的抱怨和不满上,而很多人常常把意见和牢骚混淆在一起。其实管理者的任务是管理和服务。而其他的人的责任是监督和帮助管理者去更好的完成任务,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牢骚。意见和牢骚的区别在于:意见是发现问题,并且提出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牢骚是:只发现问题,不提出方案。因为发牢骚的人通常会认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我的事情,我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牢骚的的另一个心理特征就是:等着别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想象一下,在一个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在发牢骚,而不去寻求解决那些影响到自己的问题的方法时,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书中徐小平激情坦言:“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种精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也匮缺这种精神。”他准备戴上紫手环与身边的朋友一起迎接即将出现的“2009中国不抱怨年”。如果我们有了抱怨的内容和情绪,最佳的办法就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执着的精神尝试着去解决它,这才是不抱怨世界之外最佳的境界。

心态决定命运,态度决定结果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但是,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的不如意。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沟通;抱怨老天的人,请尝试着改变aihuau.com世界和适应自然法则,让自己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牢骚不但有着存在普遍性和自我麻醉性,同时牢骚还具备许多其他危害性。如:公开性,牢骚虽是私下渲泄苦闷,排遣不满,但具备小范围的公开性;传承性,牢骚从古到今,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沿袭传承的痕迹。传染性,发牢骚的人的数量具有传染性,所发牢骚的内容也具有传染性。不可预期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

的确,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人际、天气、交通……这些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

同时张德芬强调,不抱怨并不是认命,面对不公,完全接受,也不是说不需要发泄,她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会威尔·鲍温所提倡“不抱怨”的精神,感受下1本书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命运的魔力。

境界由心造,山高自为峰

大凡成功者往往都是有着超强的意志和伟大的心胸,而且不发牢骚,专注和执着于解决问题的办法。蔡和森在求学时代实习时面对恶霸欺负农民的时候,发出了“我们能拯救几个人?”的叹息和抱怨,而毛泽东却萌生了革命的决心和志向。所以有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风采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境界。“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这是柳亚子先生的达观心态,从中不难看出伟人对牢骚的理性认识和处理方法。这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具有的胸襟。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为何百无一用?那是因为“书生”常常只会发牢骚,笔下纵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牢骚绝对不是责任心的表现。牢骚能解决什么呢?什么也解决不了,只能让人更加麻木和无奈,甚至悲观和绝望。在心理学上牢骚也被归为了消极情绪的一种。牢骚多了,最终只能让人变得越来越消极。从而对一切失去信心。所以有所作为的人、生活态度积极端正的人很少抱怨,而是积极行动付诸实践,尝试创新,从而产生行动的力量。

也许我们没有什么力量去改变大的环境。但是事情总是一点点的做起来的。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尽自己的能力去消除一些不好的,不合理的事情。人人都努力,社会一定在进步,企业一定在发展,这总比无事时空发牢骚要有益得多。

李开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要有勇气改变能改变的事情,有韧性适应短期不能改变的事情,并有智慧区分两者的不同。我个人觉得这个境界是积极的,有所作为的,他所提倡的也是努力工作,锐意创新和永不抱怨的精神。

走进不抱怨的世界,做个不抱怨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9521.html

更多阅读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

领悟人生大智慧关注本平台能够让你轻松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贫与富、得与失、悲与喜、爱与恨面前取舍自如、平静应对,在生活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坚强。品享快乐幸福人生!点击顶部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lwrs66 即可关注。命由己造,

不抱怨的世界:紫手环不万能

2009-05-08 09:37:24作者: 黄杨 来源: 京华时报如果你最近看到有人戴了紫色的塑料手环,不要奇怪,这个人很可能正在进行一项名为21天“不抱怨”的自我修行。这项由美国牧师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发起的活动,现

声明:《境由心造:不抱怨的世界》为网友捞月亮的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