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入职十年内应该想明白的事:职场达人志》
我阅读过无数传记,那些成功者总结自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时,讲述的都是必要条件,比如勤奋、敏锐、善于用人、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我们都知道,既然是必要条件,就意味着如果你不具备就一定不能成功,但是哪怕你具备了必要条件,也未必成功。还拿登山来做例子,一个具备了意愿、体力、毅力、能力和挑战精神的登山者,或许在半途遇上暴风雪,从而不得不放弃,更有可能,就像新闻中时有报道的,中途遇上雪崩,不幸遇难。如果你总结说,那就得在登山的必要条件中加上一条“良好的天气”,但或许下一个失败者,却是因为同伴生病,拖累他也不得不共同返回。 不信书,信运气 所以,我们在阅读成功者的传记时,经常会发现,这些成功者总爱说自己的成功全是因为“运气”好。 其中的典型者如曾国藩。这个被毛泽东称为“中国近代最具大本复源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据《瞑庵杂识》记载,曾经对吴敏树和郭嵩焘说,自己死后的碑文由这两位执笔,但是要加上这样的话:“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做任何事,无论是从无到有创建湘军,历经千难万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还是治学为文,成一代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靠的都是“扎硬寨,打死仗”精神,都以“拙诚坚忍”贯穿始终。打仗,他自嘲“屡败屡战”;为政,他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治学,他推崇“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他每天记日记,对当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恭、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圣贤。
![形容现实残酷的句子 第17节: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1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6032655273.jpeg)
可以说,他的成功,完全是靠不懈努力,没有半点投机取巧。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总结一生成败得失时却说“不信书,信运气”。为什么呢?因为,就算你具备了再多的成功必要条件,但只要有一个意外,你所做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 有一位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将军,在听到别人恭维他具有军事天才时说:“我不算什么军事天才,只不过命大,我认识的好几位比我有天赋的兄弟,在当排长的时候就牺牲在战场上了。”在曾国藩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咸丰十年被几十万太平军团团围困在祁门。当时他外无精锐救兵,内无可以死守的地利,身边也没有得力将领,一百多位幕僚包括大名鼎鼎的王闿运、李鸿章等见势不妙竟弃他而去。而他面对的敌人,却是太平天国赫赫威名的忠王李秀成。眼看突围无望,他干脆放弃,天天泡杯祁门红茶,读起《红楼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