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30岁女人的心灵能量书:女人30+》
我没有拒绝这位母亲的请托,也真的花了好几个小时和她的女儿聊天,甚至还把聊天的结论认真地给母亲做了汇报。我之所以没有把它不当一回事地敷衍过去,是因为我不仅仅知道作为母亲的焦虑和心疼,我更知道身为“大龄”女儿所承受的压力和恐慌。 拒绝做“剩女” 我是个和媒体走得比较近的人,对媒体制造舆论的能力也深有体会。事实上,如果更诚实一点地说,我对于媒体制造“不实”舆论的能耐也了然于胸。好了,稍微敏感一点的读者此刻也许已经从我的字里行间嗅出了些许的火药味。是的,有时我真的不满舆论所创造出来的民意压力,而其中“剩女”这个恶毒的称号则是我高度不满意的词汇之一。 我不满意“剩女”这个标签是有原因的。 其一,它充满了性别的歧视。为什么没有“剩男”而偏偏只是“剩女”?当然,我必须承认这个现象是有其社会价值依据的。但我常常怀疑,当初想到这个形容词的人,是不是一个生活成就很低、充满了愤懑怨怼情绪的大男子主义者? 其二,它充满了否定性的污蔑。既然剩下了,就表示不会再被选择了。而且即便再被选择了,也不是第一优先的考虑,而是不得不然的将就。 其三,它渲染着悲观的氛围。好吧!这一波我被剩下了,那已见年龄劣势的我,还拼得过下一波更为惨烈的竞争吗? 其四,它含有不怀好意或自甘下风的贬抑。“剩下”,意味着在挑选的过程中被淘汰的东西或商品。因此,它代表了爱情的发生不是两性对等的选择,而是女性在待价而沽中,被动地被挑选和被青睐。 因此,我坚决拒绝用“剩女”来形容年过30、仍然在等待美好爱情的女子。
![第11节:关于爱情(4)d](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62290266604.jpeg)
那么,如果我真的已年过30,也真的还没遇到值得我付出真情、值得固定下来的爱情伴侣,那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 首先,你一定要把“剩女”的标签,狠狠地从脑门上和心版上撕掉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常被引用的概念:“标签理论”(Labelling theory)。这个理论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常常和所贴上的标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