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刘墉父子的麻辣对话:奋斗书》
每次那女孩子跟我室友过夜﹐我都得逃到图书馆﹐因为她实在太大声了﹐可以说整个楼层都听得到。我怀疑那至少有一部份是故意的。她唯恐有人听到﹐又希望有人听到。 还有个大学朋友是个很有钱的香港人。据说他的父母亲就是在媒妁的安排之下凑成一对﹐结合了两个本来就很显赫的香港企业家族。他母亲是个地道的港式贵妇﹐整天打麻将﹐他父亲则是在英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浪漫学者。有一天我朋友的爷爷去世﹐他父亲如同突然获释﹐立刻跟太太离婚﹐放弃香港的一切﹐交了个比他小二十岁的女朋友﹐两人搬到欧洲过波西米亚的生活。 毕业后﹐我朋友回到香港﹐跟他母亲住在山顶的别墅里。他既无法原谅他父亲﹐又暗地里羡慕他。他的私生活后来也反映出这双重的个性﹐一方面他成为了不可束缚的花花公子﹐一方面又不敢把外面认识的那些小model带回家。听说最近他母亲已为他安排相亲﹔他的婚礼一定会很有派头。

我说这些故事﹐不是要反驳我父亲的观点﹐甚至在某方面﹐我同意他的看法﹔长大了﹐开始了解自己不能对「幸福」采取太自私的态度﹐对于终身大事﹐也逐渐能够接受一些长辈的良心建议。 但是﹐我必须说﹕现在的男女都不是在四合院的高墙后面长大的。我们经验了许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冲击﹐认识太多失败的例子﹐做了许多荒唐事﹐可以说是太早熟﹐又不够成熟。 卡在时代与文化之间﹐我们心里充满了矛盾。时间到了﹐许多人或许会像我朋友一样﹐乖乖接受家里的安排﹐但心底还是有个叛逆的火种在隐隐作祟。 所以﹐如果这个年头还有所谓的「媒妁」﹐我觉得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以一个像神父听信徒告诫式的诚恳态度﹐先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