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让事情变容易的成功宝典:仁慈的吸引力》
是啊,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竟然如此有趣。还有,也是因为疏懒和不实的谦逊,我一向吝于展现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就和每个人一样,藏着那么多的宝物。无论我有没有才华,我珍爱的东西、撩起我感情的东西无一不重要、无一不美丽,而这不只是对我,对任何人都一样。这是因为世上没有所谓平凡的生命,每个人都是有趣的,都有值得一说的故事,即使我们并不自觉。慷慨就是从这点体察起飞:我们知道自己拥有许多故事、感情、理念和梦想,而这些不但足以敝帚自珍,也能浇灌、鼓舞无数人。 我们也可以慷慨于我们的心智,将思想和注意力送出去。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人写几句评语在书的封面上。凭我主观臆断,认为他们应该拨得出时间把那本书看完。等我稍有名气,也开始有人找我写评语,这才发现这份差事既费时又费脑--两种我们永远都嫌不够的资源。我忆起别人也曾帮过我同样的忙,当初我以为那只是表面的礼貌,现在才体悟到,那其实是慷慨。我们的心智足以履行各式各样的功能:检视、反省、矫正错误、提供有力的观点、绝佳的点子和鲜为人知但弥足珍贵的信息。只是,我们是不是慷慨到愿意费这种功夫? 我们也可以付出希望。假设你是个主考官,正在为你的企业招募人才。有个人来应征,他背景不明,说不定才刚出狱。他想重新开始,可是谁敢保证他不会再度犯下偷窃、欺瞒的昔日恶习?你愿意给这人一个机会吗?这也是慷慨:自冒风险,给予他人一个救赎的机会。即使我们面对的不是刚出狱的人,我们也常拿一个人的过去来评断人。然而,我们可以给他机会,心想这回可能会有不同。这是精神上的慷慨。 我们也可以在工作上慷慨。我们可以只把自己那份工作做完,其他一概不管,就像只求及格的学生,不愿多花一点心力用功。或者,我们也可以多给一些。有一回在杂货店,一个收银员令我深为感动。她打开一盒鸡蛋,细看有没有任何碎裂。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在休假日为你修车的车行师傅、东西缺货但是告诉你去哪里可以买到的店家主人、没人要求但愿意花时间为你义务辅导功课的老师、不只开药还不厌其烦地将你的毛病解释得一清二楚的医生。这些人都是做得比必要的多一点。他们都是慷慨的人。 提到慷慨的好处,似乎总有人觉得忌讳。慷慨就定义而言就是非关利益,而如果慷慨本身就是一个崇高的目的,何必要谈收获?谈收获,纯粹是为了对这个主题有更充分的了解。我们应该知道,慷慨和自尊有关。具有高度自尊的人多半慷慨,反过来说,慷慨的人也常有高度的自尊。举个例子,有个研究以自愿参加一项涉及风险的生化实验的人为对象,发现受试者的自尊因而增加,而且长达20年之久。另外一项研究以电话访问52个骨髓捐赠者,发现这些捐赠人相信,捐赠行为表露了他们的核心特质,他们的自我评价也因此提升。 我们还知道,快乐的人比较慷慨。心满意足的时候,我们比较会仁慈待人。例如某个著名的实验,无意中在电话亭里捡到钱的受试者,看到有人掉了一叠文件比较会去帮忙捡拾。心存感恩的人比较容易慷慨解囊,对遭逢困境的他人伸出援手。反之亦然:你如果慷慨,你会比较快乐。慷慨,是心情的调节剂。有人问印度泰瑞莎修女,为什么她那群助贫救苦的助手气氛总是快乐欢欣。泰瑞莎修女对那人说:"因为世上没有比帮助苦难的人更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