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让事情变容易的成功宝典:仁慈的吸引力》
我们常把温暖视为天经地义,只有失去的时候才注意到它的存在,也才体会到它的重要。我有这样的领悟,是因为两场相隔多年的葬礼。第一场是我祖父的葬礼。我生平头一回坐在装着棺柩的灵车上,看得到车外行人对于送葬队伍的响应。他们的反应非常明显,大家纷纷停下脚步让我们经过,有人摘下帽子,有人在胸前画十字。这代表了尊重和肯定:某个人去世了,其他人同表哀悼。我感到很欣慰,死亡不再是一件孤独的事。大约30年后,我母亲也离去了。同一个城市,同样的仪式,同样的程序,可是时代变了。行人经过我们身边,恍若未觉,脚步匆忙。整个城市没有停顿,每个人都继续做自己的事,毫无肯定可言。我感觉置身在一个冷漠、疏离的世界,这才真正了解到温暖的重要。周遭的人支持你,这是多么重要的事。
![第12节:温暖:快乐的温度(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7028570274.jpeg)
然而,要达到温暖和亲昵,中间会有重重阻力。我们如果害怕过于亲密、门户过于敞开,会受到侵犯、控制或伤害。这些都是由来已久的恐惧,有些并不理性,但也有些是其来有自。毕竟,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完整的地盘,都是争斗胜利的果实。人类花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变成"个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天经地义。因此,我们害怕一旦和他人过于亲密,边界线荡然无存,对方会长驱直入毁了我们。可是这些界线往往变成障碍,薄膜硬化后什么也透不进来。我们等于把自己关在用一己的孤寂筑成的冰冷堡垒里。 有了温暖,生活比较容易;多了冷漠,生活更为艰苦。在温暖友善的情境下,要开口请人帮忙(以及接受帮忙)、说逆耳的忠言、接受他人、被人接受、开怀大笑、享受人生,都变得容易一些。《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小故事,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够先让旅人脱下衣服。风先上场。它轻轻吹拂,可是旅人没有脱衣。风吹得更用力,旅人依然不脱,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风猛吹,竭尽全力地吹。它吹起强风,继而吹起飓风。旅人不但不脱衣,反而把自己包得更为密实。轮到太阳上场。它履尽职责--照耀大地。风完全止息,天气变热,旅人脱去了衣服。太阳赢了--它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温暖。 如果我们将触摸和谈话包括在内,温暖的好处可说是不胜枚举。艾许利·孟塔古(Ashley Montagu)在他的经典名著《触摸》(Touching)中阐释过,摸触能增进所有哺乳动物的健康,包括动物、孩童和成年人。另一个横跨49个文化、由神经心理学家詹姆士·普雷斯科(James W. Prescott)主导的经典研究指出,在身体接触频繁、对婴儿的关爱习于尽情表露的社会里,势利的财富现象以及偷盗、杀人、虐敌等事情发生的比例都很低。反之,很少对婴儿借由身体接触表现关爱的社会,奴役情形屡屡可见,女人地位低落,连神明都是凶猛好斗之辈。普雷斯科认为,要将暴力心态转化为平和最好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让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得到温暖,长大后的生理乐趣也将会开放不压抑。 数十年来,不同的研究陆续证实了我们数千年来以直觉就知晓的事实。这样的研究在过去数年间更为确凿。就孩童和青少年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温馨关爱有助于他们满意自己、独立自主、在校表现良好。而成年人呢?曾经有一万个以色列男人受访,被问及诸多关于健康、习惯和环境的问题。其中有个问题是:"你太太会不会对你表现情爱?"结果发现,回答"不会"的人八成都有狭心症。就连有人可以说话以填补孤寂的空虚,都是必要的。就老年人而言,光是有机会跟人聊天,就有助于降低罹患阿兹海默症的几率。这纯粹是因为智力受到刺激的关系吗?不然。另一个研究显示,与人接触才是真正帮助痴呆症老人的因素,让他们心情变好,少受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