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生存谋略:历史中的阴谋阳谋》
葛拉西安智慧箴言36
社会热切需要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超越了那些平庸大众。因此,永远不要害怕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且吸引目光的特质。招惹争议、受人攻击都好过无人问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遵循着这条法则的制约。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楚汉战争之初,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的较量中,遭受到了一连串的军事挫折。大将韩信在这种形势下,向刘邦提出了他的军事策略:请求刘邦给他一支军队,由他亲自率领北取燕、赵,东向攻齐,然后再率军转向南方阻断楚军的粮道,最后与刘邦会师荥阳(今河南荥阳)。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给韩信调拨三万人马,让他与张耳去实现这一军事大计。 韩信与张耳率兵以三万人马全歼赵国二十万大军,俘获了赵王及其谋士李左车。韩信在俘获赵国谋士李左车后,并没有将其杀死,而是以礼相待,将之奉为上座,李左车深受感动。韩信请李左车为其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李左车认真分析了韩信当前所有的优势和劣势。当时,由于韩信在消灭赵国之后人困马乏,不宜再兴师燕国,所以李左车奉劝韩信首先应当安抚赵国民心,然后再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臣向燕国表明自己的优势,燕国一定不敢不听。燕国服从之后,再派遣使者向东去说服齐国,齐国也一定闻风归降。这样一来天下便大势可定。韩信认为有道理,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先派使者到燕国,燕国立刻归顺,后又用同样的办法说服了齐国,最终为刘邦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出师不利,大将韩信勇于献策,刘邦果断地采取了他的计策,最终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这是楚汉战争刘邦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对韩信来讲,他在灭掉赵国之后,本来按原计划要出师燕国,东向攻齐,但听从赵国谋士李左车的建议后,他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就说服了燕齐,使之归顺。 政治活动中,积极听从采纳有利的建议,然后把它作为谋取政治利益的辅佐,是历代统治者的惯用法宝。 楚汉战争时,刘邦率军东向讨伐项羽,决心与这位西楚霸王一争天下。队伍行进至洛阳新城,被一位自称董公的老人拦住。董公为刘邦献策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行军打仗要师出有名。因此他建议刘邦公开为义帝发丧,兴仁义之师,伐有罪之人,这样天下军民必然群起响应。刘邦一听,恍然大悟,立即传令:大军就地驻扎,搭设灵堂,为义帝发丧。他还借此机会,列举项羽逼迫义帝的种种罪行,号令天下有识之士群起讨伐项羽。 刘邦不愧为一代优秀政治家,他不仅善用人才,而且还善于听取对自己有利的建议,这使得他在和项羽的斗争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公元523年(魏孝文帝正光四年),北狄西部铁勒部酋长乜列河声称要率众三万余户归附北魏,并将部落人马牛羊陆续向南迁移。听到这个好消息,北魏大将元深准备同其部将于谨一起到折敷岭迎接乜列河部众。于谨加以阻止说:匈奴军势力强大,他们得知乜列河部归附,必然要来袭击。如果他们占据了险要地势,我军就会陷入被动,所以不如以乜列河部为诱饵,再设伏兵出击匈奴叛军,必能大获全胜。元深采纳了于谨的建议,暗地埋下伏兵。匈奴叛军果然出兵攻击乜列河部,北魏伏兵乘势出击,大败匈奴军。 元深准备亲自迎接归附的铁勒部酋长乜列河所部,但部将于谨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匈奴叛军必定袭击乜列河所部,于是建议元深设下伏兵,结果大败匈奴军。元深如果不听取于谨的建议,毫无准备地去迎接乜列河的话,恐怕要损失惨重了。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 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做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峡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视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视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 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建议,一意孤行,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结果打草惊蛇。攻打郑国不成,反被晋军所败。 拥有伟大品德的人是善用智士之言的,他们远胜于品位卑劣的提格拉涅斯,他总喜欢奴役那些被他征服的国王。 愚蠢的人都很固执,固执的人都是愚蠢的人。这样的人会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其实,即使你真的是正确的,也不妨作一些让步:你的正确是无法掩盖的,人们最终会承认你,并且会称赞你的大度。你因为固执而使自己蒙受的损失要比你击败他人所受的损失大得多。你固执己见所坚持的是无理而不是真理。有的人脑袋像铁一样坚固,倔强得不可救药,说服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固执的人如果还想入非非,那就是愚蠢透顶了。意志要坚定,但作判断时却不要如此。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你不应一味退却,一旦你的想法有所改变,就要坚定不移地把事情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