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女作家的命运自救:永不放弃自己》
走出歌厅后,我有些暗自窃喜。不知是由于父亲离世的打击还是因为错过了高考,我少年的桀骜与自命不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突然认定自己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一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甚至没想过再考一次大学。我只想尽快解除母亲的经济负担,及早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无任何专长和技能,歌手这份职业还是不错的。 两天后,母亲知晓了我做歌手的事,坚决地予以了制止。她沉痛地说:"难道你父亲尸骨未寒,你就要去做戏子了吗?你要让别人指着脊梁骨,说,汪XX饱读诗书,他的女儿竟然堕入风尘,卖唱为生吗"? 我只得妥协。

一年前我自觉前程远大,繁花似锦。一年后我深感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 在宏大的社会洪流面前,我的自负和狂妄被打击得灰飞烟灭,自觉渺小得像一只蚂蚁。几次找工作失败,最后总算在统计局找到一份电脑录入的工作。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工,薪水也很低,但统计局听起来总算比较体面,上班的地点也在地委大院内,安慰了一下我和母亲都有的虚荣心。 这份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录入数据。比谁速度快,按劳计酬。我们招进去的十几个人,天天对着电脑勤学苦练。这些人大都是当年的高考落榜生,既然落榜,智商又没有什么问题,肯定是不够勤奋。但一走入工作岗位,竟一个个都玩了命似的刻苦,大家挤在一个闷热的屋子里,自觉地加班加点,赶都赶不走。 我发现一个规律,凡是"理所当然"应该读书的,比如中学生包括大本学生,大都不知道珍惜,读书是为老师还是为父母,目的尚不明确,干劲儿也小了很多。就算成绩优异,也是"为父母争光"!由于以应付父母老师为主,能偷懒则偷懒,并不惜干些自欺欺人的事,比如抄作业或考试作弊。而脱离了学校的"金字塔"步入社会后,突然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与谁谁都无关,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就都惦记着给自己补血充电,一个个盼读书盼得像失学儿童。而一旦获取了学习的机会,则倍加珍惜,勤奋有加。所以把不肯学习的孩子扔到社会上锻炼一番,再重新进校"回炉",效果当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