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纸币经济为何造成天下大乱:出轨的纸币》
总之,现行产业分类法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分家"逻辑,不是"立家"逻辑,不是一种创业逻辑。旧方法只是一种"形式逻辑",我们从中看不到宏观经济的内在逻辑,我们需要立足经济内部发展的"辩证逻辑"。 3?"最大的矛盾"实为西方经济学 "最大的和谐" 说一套做一套的"二分法"和"三分法"都掩盖了阶级之争,是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胜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完胜。

此次危机前,西方经济学围绕市场和政府的矛盾,在黄金货币时代产生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对立,在纸币货币时代产生了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这套经济学轻生产重交换、在交换中重价值形态的实现轻实物形态的实现,产生了至今统治全球经济学界的贸易理论和金融理论两大贡献。这两大贡献存在两大致命弱点:忽视国内实业,忽视劳动创造,最终滑向纯粹的货币交易和资源金融泡沫。 "二分法"的实质正是回避实业的独立性和基础性,在国内问题上完全倒向虚拟经济,即金融;在国际问题上完全倒向贸易,而且不分商品贸易、资源贸易和科技贸易,只以所谓贸易均衡说事,而要达到均衡,必须是落后国家减少出口,因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力高。"三分法"同样回避实业的独立性和基础性,而且更加混乱,在三次产业中都夹杂进实业要素,简直一塌糊涂。在"二分法"和"三分法"中,我们都看不到劳动价值论的影子,看不到钱从哪里来,只看到钱在交易。最终,我们只看到交易英雄,而看不到劳动英雄,于是出现了世界整个经济的"赌场化"。"二分法"和"三分法"只是这个"赌场"的叫卖者和管理者,区别只在于谁更人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最大的和谐"。 4?西方经济学十大误区 综合本书观点,可以清晰发现西方经济学的误区。 ①实业即实体经济的误区。其实应为"实业+资源=实体经济",不懂或者装作不懂实体经济的真正含义和范围,是西方经济学最大误区,也是误读危机的最大误区。 ②资源即资源资本的误区。其实自然资源不含劳动价值,资源炒作一开始就是泡沫,因此必须从根本上限制,这也是个关键问题。 ③金融即虚拟经济的误区。其实黄金时代没有虚拟经济,纸币借助国家信用才形成虚拟经济,因此虚拟经济的实质是国家信用,国家没了信用,虚拟经济势必土崩瓦解。上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其实是以黄金货币为基础的,因此也具有时代的合理性。 ④宏观经济二分法的误区。主流经济学认为经济分作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个简单的二分法是极其错误的。经济分作实业、资源、金融三部分,"三大产业分类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道(劳动)生一(实业),一生二(实业+金融),二生三(实业+金融+资源),三生万物。这是经济和经济学的真实状况和最高境界。 ⑤市场规律看不见的误区。在实业和实业金融领域,确实是"看不见的手"起主导作用;但在资源和资源金融领域,价值规律不起作用,其作用的只是稀缺规律和占有规律,因此存在"管得住的脚"的问题--资源领域要管住货币炒作的脚,不能随意妄为。必须从手到脚谈经济,手脚并用。 操盘的"守夜人"⑥政府只是守夜人的误区。实业主导、黄金货币和古典市场时代,政府确实只应是守夜人,但在资源主导、纸币货币和现代市场时代,发行纸币承担纸币保值责任的政府事实上已经成为市场的"操盘手",不承认这一点是经济学家的落后,做不到这一点是政治家的落后。当然,必然被操纵(调控成为常态)的市场需要一个更民主更有效率的经济政府。 ⑦一国利益最大化的误区。西方将经济学叫作政治经济学,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于1615年出版了一本《献给国王和太后的政治经济学》,这是政治经济学乃至经济学的最早出处。实际上,西方经济学从未超出这个最初目的:为一国利益服务。"一国利益最大化"是300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宗旨。因此,西方经济学一直主张贸易至上、顺差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 但是,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一国利益最大化正在破坏世界经济的平衡,况且最大经济体美国早已经将顺差政策改为逆差政策。在民族国家大面积兴起的条件下,"一国利益最大化"往往会成为"以邻为壑"政策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在破坏"一国利益最大化"。因此,全球利益最大化不再是口号,而是唯一的出路。在全球经济政府和世界央行不存在的情况下,人类经济将面临全球化经济诉求无法得到全球化满足的窘境,世贸组织也几乎无能为力,这是历史哲学中的经常现象--三大现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