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宝典:励志大师不告诉你的秘密》
第十二章 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而要在意 自己想什么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范仲淹曾经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国人追求的最高的做人境界,是让人们达到天人合一,不要因为外界的原因而改变自己的情绪。 励志大师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事业。 但是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对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如何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道路?强大的人都不会把心中的波澜表 现出来
![第121节: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而要在意自己想什么(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82436716111.jpeg)
一个人应该要摆脱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安宁。只有抛弃了外界俗物的干扰,人才会摆脱很多的苦恼。 中国有本书叫做《中庸》,原本不是一本书,后来从《礼记》中单独列出来。这本书在宋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必备教材,成为“四书”之一。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赋予我们本性,按照本性去做事是道,训练这个道就是教育。 《中庸》中有一句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追求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境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内心的情感不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有合适的分寸叫做“和”。达到这“中和”,就会一切回归正途,万物蓬勃生长,社会和谐稳定,叫做“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国还有俗话说,泰山崩于前而不惊。还说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就是说我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过于把自己的波澜表现出来。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忍”。 韩信出身没落贵族,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尽管如此,韩信还是每次都一幅书生打扮,身上还背着剑。当地有个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韩信忍气吞声,几年后,各地爆发了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参加起义军,后来协助刘邦夺取天下,成就不世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