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思维方式大变革:三天读懂博弈学》
人的选择真是的绝对自由吗?在选择上,是否会遭遇类似"囚徒困境"的情形呢?我们来看一下2008年在汶川地震中一个因"追求自由与公正"而引发全国人民热议的事件。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地震后,都江堰一位名叫范美忠的中学教师在网上发帖详述自己在地震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其中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此帖颇为符合萨特的"自由主义"论点。此帖一发,一周内在天涯社区上的浏览量达14万余次。范美忠从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变成民众热议的焦点人物,更被义愤的人们讥称为"范跑跑"。一时间,"范跑跑事件"沸沸扬扬,举国皆知。 显然,萨特所倡导的"绝对自由"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因为自由必然会受到责任、法律或者道德的约束,萨特本人最终也放弃了"绝对自由"学说。但是,在经济学领域,假定"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而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来分析范美忠此帖中的言论,倒是颇有一番道理。我们可以看到,当那地动山摇的一刻猝然来临时,范美忠与学生们都面临着跑与不跑两个选择。这就出现了下面的四种可能:
![第19节:囚徒困境:傻作精时精亦傻,输为赢处赢还输(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841478653.jpeg)
1、 范美忠与学生们都在第一时间跑,大家都有存活的机会; 2、 范美忠先跑,学生后跑,则范美忠存活,学生遇难; 3、 范美忠后跑,学生先跑,则范美忠遇难,学生们存活; 4、范美忠与学生都后跑,或者说范美忠留下来组织同学们一起跑,则有可能因为时间耽误,大家一起遇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学生是否跑,对范美忠而言,先跑都是生存的可能性最大的选择。第一章中已经讲过,博弈论的基本假定是"所有人都是理性的",这一假定排除了人的道德因素,即:不考虑职业道德的情况下,范美忠当时的行为是符合博弈论的"优势策略"原理的。 那么范美忠为何又因其生死关头的"脚底抹油"之举而遭受千夫所指呢?我们可以设想,假设你是一个士兵,与你的战友们在战场上遇到了敌军。因为你们都是"理性经济人",活命是你们的最高目标,这时逃避危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只有你逃跑,其他的战友都留下来战斗。当然,如果其他战友也选择逃跑,那么你选择逃跑就更显得明智了,因为当敌军打过来时,你一定不希望只剩下自己在应战。因此,不管其他战友怎么做,逃跑都是你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