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思维方式大变革:三天读懂博弈学》
那南郭先生为什么敢于做假呢?就在于他发现了"机制"中的漏洞。我们谈论"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贬义,把南郭先生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其实南郭先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根本不会吹竽,却敢于到齐宣王那里自荐而且把自己的技艺吹得天花乱坠,因为他很明白这样做固然有风险,但风险不大,他了解在现有的机制下,他的做法是不太容易"穿帮"的。而机制一变--当继承王位的齐愍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发现老办法行不通时,他溜之大吉了。在这个博弈中,南郭先生白吃白拿了好几年,到最后也没有任何损失。 这就是老百姓们通常所说的"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南郭先生胆子大,所以他占足了便宜。而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多是"胆儿大"的、敢空手套白狼的。比如刚刚创业的史玉柱在深圳开发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时,手里只有4000元,却敢向《计算机世界》定下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版面,唯一的要求就是先刊广告后付钱。他的期限只有15天,前12天他都分文未进,第13天他收到了3笔汇款,总共是15820元。大多数人都不敢这样做,因为没有人能确保15天之后一定会有进账。但史玉柱做了,并且因此捞到了第一桶金。我们反过来假设一下,假如15天之内没有进账,史玉柱没钱向《计算机世界》支付广告费怎么办?广告已经做了,他没有损失;天也不会就此塌下来--最坏的结果不知道是什么,但一定是在人能承受的范围内的,至少要比南郭先生当初冒的风险要小得多。 对此我们也可以试着用"囚徒困境"来加以解释:胆儿大,可能有风险,也可能没有风险,但收益可观,而且即使有风险,也是在自己心理预期范围内的;胆儿小,没有风险,也没有收益。或者换句话说,胆儿大是找死,但可能死中求活;胆儿小是等死,而且必死无疑。那么"胆儿大"和"胆儿小"哪个是博弈论中的"最优策略"呢?当然是"胆儿大"。所以人们说"撑死胆儿大的",如果你是"胆儿小"的呢?虽然不一定真的会被饿死,但一生充其量也只是忙忙碌碌地找饭吃,不会有太大的成功。 美忠啊,你慢些跑来慢些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青年向哲学家萨特提出过一个问题。这个青年人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参加抵抗运动,离开自己年迈的、需要照顾的母亲;还是留下来和母亲在一起,听任德国占领者的肆虐。无论选择哪个行为,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第18节:囚徒困境:傻作精时精亦傻,输为赢处赢还输(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84329823616.jpeg)
萨特的思想以"自由"闻名,他认为凡是追求自由的行为都是道德的行为,也是值得肯定的和有价值的行为。比如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与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牺牲别人的幸福,这两种对立的道德是等同的。理由是在这两种选择中,压倒一切的目的都是自由。基于此,萨特这样答复年轻人:"没有一般的道德准则供你参考,你是自由的,所以你自由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