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调整你的理财思路:守卫财富》
在美国人眼里,一个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学会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在美国有一句话:从三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有钱并与别人分享钱财,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赚钱,并教导孩子通过正当手段赚取收入。在美国,家长和孩子的口头禅是"要花钱打工去!"虽然他们从小就知道赚钱,却没有"铜臭味"。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孩子也要和所有同龄人一样自己赚钱,一样会培养孩子的工作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第37节:对号入座,领取你的理财宝典(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84477530281.jpeg)
美国的家长通过各种切合实际的金钱教育,让美国孩子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性、经济意识以及经济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大多都能养活自己了。 英国人在我们眼里有时候会感到过于保守,他们对于金钱也持有一种保守的观念,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他们的理财教育方面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他们善于在各种规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英国的人均生活水平并不低,但是他们仍旧节俭。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在年轻的时候就会积蓄钱财,省吃俭用,在各地购买房产留到老的时候再折成现金。很自然地,他们把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了下一代。在英国,对孩子理财观的教育是贯穿于教学中的。在孩子5~7岁时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11岁的时候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14岁的时候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16岁的时候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近年来,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以培养理财观念。 而日本,则更注重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勤俭持家,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他们会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在日本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尤其受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家庭越来越推崇勤俭持家。很多家庭每个月都会固定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家长会教导其节省使用以及储蓄压岁钱。在孩子渐渐长大后,家长还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一笔开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家长们同样应该借鉴那些发达国家对于孩子的理财教育,让孩子学会以充分的准备应对未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