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调整你的理财思路:守卫财富》
吕金刚计划迎面赶上这大批的人才回流潮,到沿海地区公布招聘信息。在他看来,不仅要进行常规招聘,更要抓住时机"先下手为强"。吕金刚对于回流潮人才的专业性、视野、思维方面的优势非常看好。他告诉自己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他说:"退一万步说,就算这批回流回来的农民工并没有特别的技术含量。但是我依然看好他们的素质,因为他们已正式在生产企业上过班,知道怎么遵守纪律,懂得怎么上下班,他们已经经历了一般的农民工和生产工人之间的磨合期,更能接受我们的培训学习。也能更好地上班。"

不仅如此,吕金刚更是偏向于接受产业工人和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大多由于在沿海企业接受过规范培训,综合素质相对比较高。如果在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呆过,那么吸纳他们对自己企业目前的人才提升也是一个机会。当然,吕金刚也想到了沿海企业产品方向与内地企业有很大的差异,在管理企业的风格理念上也可能会有差异,因此他也会给回流者一些磨合期。 吕金刚的想法基本上能代表相当一部分企业。四川外商投资协会的秘书长认为,四川本地以及包括外来投资的企业真正缺乏的是技工。这次回流民工潮给企业提供了好机会。重庆灵方生物集团成都分公司的市场经理李平刚也从近期公司的面试情况中发现:前来应聘销售代表的人员开始多元化,如电子加工、建筑、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应聘人数相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30%。 亚太区投融资商会会长胡荣认为:大量的民工潮回流势必会对政府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些是有技术的人才,如能好好用起来,可配合本地的发展,他们属于中国产业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可带动本地生产力的提升。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树立企业的战略,加快发展速度。 走出口成了"走西口",困难重重 金融危机中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庞大的对外贸易产业在2008年底2009年初有可能遭遇近十年来最严峻的局面。生死存亡考验下的企业,命运如何?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是否可以在冲击波中实现"软着陆",未来该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面对这些问题,在被视为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的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有一位外贸专家这样说:"国家的扶持政策表明,外贸这驾马车,仍然要跑,而且要跑得好。但是在政策吹来暖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充分估计困难,我们的企业不能坐等援手。" 对于我国而言,尽管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萎缩的压力,但是也仍要保持沉冷静,要坚持创新,注重提高产品的价值,咬紧牙关,上下齐心才可能挺过难关。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总结说,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国出口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但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将确保出口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