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第三节 高恩、低威、低德的"溺爱型"领导 最好的大夫,只能做主治医师不能做院长,做院长要依靠主治医师,但却绝不能放弃对主治医师的制衡。 高恩、低威、低德的溺爱型领导大多为由盛转衰时期的末世之君,他们在继承了前世之君的衣钵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要拼命培植自己的亲信、组建自己的班底。这就像偏心的家长溺爱自己喜爱的孩子一样,对于自己所倚重的班底成员大施恩泽,却很少考虑其他自己所不喜欢的家庭成员的感受。所以,樊景立教授称,溺爱型领导所施之恩大多为乡愿,就像我们前文所讲的齐王以羊易牛的"见牛不见羊",很容易造成"一小撮人笑,一街人哭" 的不良后果。
![第52节:高恩、低威、低德的‘溺爱型‘领导(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85458236076.jpeg)
溺爱型领导培植自己的班底是无可厚非的,只要把握得好,就能够使自己的班底像火车头一样带动整个组织快速前进和发展。人无完人,任何一位领导都不可能是全才,因此,依靠班底来进行有效的领导显得尤为重要。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若韩信,但他却依靠一个能文能武的强大班子最终夺取了政权。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虽文不如弟弟曹植,武不及其父曹操,但却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并成功解决了曹操至死不能当皇帝的头疼问题,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魏,自立为皇帝。 那么,曹丕是怎么办到这些的呢?关键就在于通过"高恩"赢得士族阶层的支持,形成自己的班底。 曹丕继位丞相后,采纳陈群的意见,建立九品中正制,即由中正评议人物,并根据"上上、上中、上下、中上 、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的"九品"评价等级选拔官僚,这实际上是由门阀士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然而,曹丕对门阀士族的"高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小撮人笑,一街人哭"的恶果,到西晋时,更是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在现实生活中,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的领导层被称为"领导班子","一把手"被称为"班长",这无疑是由"班底"演化而来。我们看到,不少地方的腐败案件呈现出"窝案"的特征,就是整个班子全部完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乡愿这种"一小撮人笑,一街人哭"的"溺爱"结果。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一小撮人笑,一街人哭"的局面呢?两句话: 一是不独揽但必须要统揽; 二是要放手但绝不能松手。 《慎子·君人》曰:"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这个"法",就是制衡之法。 最好的大夫,只能做主治医师不能做院长,做院长要依靠主治医师,但却绝不能放弃对主治医师的制衡。依靠是因为自己除了"高恩"之外缺少威与德,因此就必须要借助他人的德与威为组织服务,让主治医师去治病,为医院赚取利益;制衡就是自己掌握着"高恩"的给予与收回的权力,因此要合理利用"高恩"这一手段,在"外行领导内行"过程中不被"内行"所蒙蔽,并善于发现和提拔新的"内行",以防止出现尾大不掉和"学术"垄断。 统揽不独揽,放手不松手,其实质是一种系统性思维。这就像是一个饭店的老板,早晨起来先吩咐小工A去升火,再吩咐小工B去淘米和洗菜。火着了、饭熟了、菜净了,再去喊厨师起来炒菜。为什么要让厨师多睡一会儿呢?一来他起早了也没用,二来可以通过这种让他多睡一会儿的"高恩",使他感到老板对他的厚遇与尊重。但是,这种厚遇是有条件的,即,第一,厨师不能起得太迟,因为炒菜太晚就会耽误了开饭时间;第二,必须要保证菜品质量。如果这两点做不到,就要减少给他的"高恩"(扣薪水),直至收回给他的"高恩"(炒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