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总之,无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管理体系中,恩,始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关系的纽带,是管理体系稳定运转的基石。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这样一段话。纪晓岚对和珅说:"说谁谋害万岁爷我都信,唯独说你和大人谋害万岁爷我不信。只有万岁爷安好,你和大人才能享受这高官厚禄;只有万岁爷安好,你和大人才能有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风不是?"这段话道出了恩对于管理活动的重大意义,揭示了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忠诚的本质。从历史来看,事实也确实如此。乾隆年间,和珅威风八面、富可敌国,卖官鬻爵、奢侈至极。后来嘉靖当政,和珅失势,传言抄没的家产堆积如山,价值相当于大清帝国数年财政收入之和,世有"和珅倒,嘉靖饱"之说。虽然这方面的数字尚有争议,但对于乾隆皇帝对和珅的大恩,我们从今天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园的遗存也可想见其中的一斑。 尽管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君王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恩对于管理活动的重大意义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如,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单位以高薪、住房等各种优厚条件吸引和挽留人才等,都是恩在管理活动中意义的集中体现。作为管理者,你手中掌握着资源分配的权力,而被管理者正是由于对这些资源存在着需求才会聚集到你的旗下、接受你的管理。翻开报纸、打开网络,各式各样的人才招聘广告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如果你是老板--管理者,你自然会十分重视应聘者必备条件和素质的描述,但如果你是个正在找工作的求职者--"准被管理者",你最关心的,当然是薪酬、补贴、福利,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善作广告 古人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恩,不但能吸引人才,而且能使人们为管理者去冲锋陷阵、洒血抛头。 但是,在未赏之前,如何才能让人才为你去卖力呢? 一是要通过广告招揽人才。
![第2节:恩--管理的根本动力(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8596284346.jpeg)
二是通过重赏小功扩大影响,鼓励人们为你去立大功、赚取更大的"赏",是谓"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段千古佳话: 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由于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所以燕昭王即位所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内一派凄凉景象,田地荒芜,房屋倒塌,百姓在废墟上啼饥号寒。燕昭王奋发图强,决心复兴燕国,他深知治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延揽众多的人才,有了人才,国家才能百废俱兴。但如何觅求贤才呢?昭王苦苦寻思,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为此,他不耻下问,很诚恳地去向郭隗请教。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有个国君,打算用千金去求千里马,但3年也没买到一匹。一名内侍自荐为国君去购买。3个月以后,辗转打听到千里马的消息,可惜刚一赶到,那匹马已死了。于是,内侍就用500金把死马的骨头买了回来。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千里马,谁让你用500金买了个死马的骨头?"内侍从容答道:"死马骨头尚且值500金,何况活马呢?天下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把骏马送上门来的。"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马就送来了3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