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末世 不掌控主流渠道 药企玩药妆难赚钱



     2013年9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研讨暨启动会。业界认为,化妆品立法或为药妆正名,对药企做药妆迎来政策利好。虽然做药妆的很多,但是赚钱的却很少。

  药妆概念,长久以来颇受争议。化妆品顾问李传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药与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非要把二者扯在一起,其实是一种炒作概念。而另一位资深日化人士冯建军也表示,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国际品牌薇姿,虽然在国内走药店路线,其自己也没有说过是药妆。

  “早三年还有人谈药妆,现在药妆已不是主流的东西了。”李传玉认为,药妆概念日渐式微。不过,另一面却是国内药企对药妆的热衷。近日,广药集团进军化妆品行业全新推出了第一款祛斑产品就是“广药佰花方”。

  在化妆品营销专家周红军看来,药妆市场前景可期,但是现在药妆渠道不专业,要玩好药妆需要走处方市场。而多数受访专家认为,企业对于化妆品主流渠道话语权弱,使得药企在药妆项目上难以赚到钱。

  药店不是主流渠道

  药房渠道原本是药企的优势,但是现状却是药房的贡献率并不大。

  1998年,薇姿进中国时打出“只在药房销售”的化妆品口号。药房似乎成为药妆唯一且重要的渠道。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现在可以在药店买到很多化妆品,但是药店销售药妆市场空间总是有限。

  数据显示,国内药妆市场需求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药店中药妆产品仅占到化妆品消费市场不到3%。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也显示,在全国40万家药店中,社区店占比高达80%,而化妆品的销售占比只有2.11%。而中康资讯MDC数据显示,医保店化妆品业务的销售占比也只有0.71%。

  负责马应龙化妆品北京药房渠道的区域经理郭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药房里的化妆品很多,竞争很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原来专注于药店渠道的全球药妆主导品牌雅漾、薇姿、理肤泉等逐渐走出药店,进百货公司开了专柜,药店不再是主渠道。

  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称,早在2003年,我国首批尝试药妆的药店就曾陆续出现,高毛利率以及和药品关联性强等优势使得药店经营者看到了转型方向。2009年前后,在行业内掀起一波转型药妆店的高潮,然而很多先行者成为先驱。

  比如,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2011年决定选择100家店改造为药妆店,并从屈臣氏挖了一个团队专门来做这个事情。最后这个项目尝试一年后被搁浅。

  孙辉认为,药房上游缺优质产品,下游群体不匹配;药是刚性需求而药妆无刚性需求;消费习惯还未形成等因素导致药房目前不能成为药妆的主流渠道。

  药房渠道原本是药企的优势,但是现状却是药房的贡献率并不大。而对于日化渠道药企则很难驾驭。曾在昆滇虹药业负责过药妆的李从选告诉本报记者:“药企虽然请一些懂日化的高管过来,但是没有美容顾问等地面部队配合,仅靠挖几位高管也是于事无补的。”

  张晓冬也认为,做药的经验对做化妆品来说用处不大,药面对的群体以中老年为主,而化妆品主要是30岁以上的女性。化妆品的消费者更细分,需要更精准的营销。

  “现在很多药企用卖药思维去做药妆,存在很大问题,之前的药品销售积累会成为最大的掣肘。”史立臣称,经营上最好和药品经营分离,采用合适的管控模式。

  在史立臣看来,做药妆的药企存在定位不清晰;区域政策研究不到位;区域化的营销策略缺失和产品线规划投机性较强等问题。他建议,药企做药妆应该打开思路,不要只盯药店渠道,商超、专卖店、专有柜台等都是选择,关键是前提定位准确,同时仔细研究各地的市场状况最好实现一地一策的精细化营销。

  药妆的尴尬不仅在“身份”上,同时也体现在消费群体的定位上。

  药妆的尴尬

  药妆是药还是妆?很难说清楚,目前业界认可的概念是指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妆品。国内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导致市场上药妆以三种身份曲线进入药妆市场,以药批号、特殊化妆用品许可证和普通化妆品生产销售。

  据了解,在药妆市场成型且成熟的国家,对于药妆都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规范管理制度。比如,在欧洲,药妆被认为是一种活性化妆品或者功能性化妆品,其配方必须完全公开;美国则把添加医药成分并可能改变皮肤结构的化妆品视为药妆,并将其纳入到非处方药品系列(OTC)当中;日本专门为此类产品设立了新的类别“医药部外品”,并对其实行专门管制。

  而此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或为药妆“正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建议,药企做药妆的前提是要仔细研究现在和未来政策趋势的变化,在药妆产品线规划时避免未来的政策风险。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目前化妆品行业监管和标准都缺失,导致这个行业很乱。

  药妆的尴尬不仅在“身份”上,同时也体现在消费群体的定位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行业分析顾问张晓冬认为,药妆给消费者的暗示似乎是,皮肤有问题的消费者,是亚健康的状态。药企做药妆是从有问题无问题的角度来切分目标人群。

 掌控末世 不掌控主流渠道 药企玩药妆难赚钱
  消费者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隐私。这造成一种现象就是消费者在药房购买完药妆之后,赶紧把包装盒撕下来,把里面的东西留下带走。连做药妆行业的一些女性,也向记者表示过自己有这方面的顾虑。

  张晓冬分析,化妆品本来是属于炫耀式消费,追求美的感情消费。而药妆则属于理性消费,是带有针对性的消费。前者可以卖得很高有品牌溢价,后者如果有强治疗作用的话,国家管控,利润也就有限。

  目前,药妆的一大现状就是,药店、超市等渠道均可以购买,谁来告诉消费者应该选择哪一类型的药妆呢?“如果没有皮肤科医生介绍,仅靠导购美容顾问介绍我是不敢买的。”周红军坦承。而在欧美不少国家,药妆是必须凭皮肤科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

  国内药妆的玩法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引起一些人的质疑:“药妆”只不过是企业营销的一个噱头。如果只是功能性的话,化妆品本身就是带有功能性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原来专注于药店渠道的全球药妆主导品牌雅漾、薇姿、理肤泉等逐渐走出药店,进百货公司开了专柜,药店不再是主渠道。

  国内部分药妆市场格局

  药妆在药店销售占比

  薇姿在上海地区有25个专柜,其中药店专柜仅有1个;在广州地区,薇姿有22个专柜,其中药店专柜为2个;北京地区31个薇姿专柜,药店专柜仅为8个。

  中药妆产品3%

  同仁堂有1500多家零售药店。这1500多家零售药店以连锁店、直营店、旗舰店、商场柜台、店中店、加盟店等多种形式存在,结构很复杂。其中加盟店约有30家。

  药店中药妆产品仅占到化妆品消费市场不到3%。

  化妆品的销售占比只有2.11%

  在全国40万家药店中,社区店占比高达80%,而化妆品的销售占比只有2.11%。

  选择什么渠道还是跟企业药妆的定位有关,药妆最大的难题是准确定位消费群体。

  药企模式

  理肤泉在北京的专柜有16个,其中药店专柜6个;广州市场专柜12个,其中药店专柜仅2个。

  化妆品业务的销售占比0.71%

  目前雅漾品牌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1000家雅漾专柜,遍及中国的一线至二三线城市。

  据中康资讯MDC数据显示,医保店化妆品业务的销售占比也只有0.71%。

  被认为最有优势的是国内的药企,因为临床经验积累了坚实基础和消费者长期以来对中草药特有功效的认同。2001年,中药老字号同仁堂成立了同仁本草亚洲护肤中心。2001年,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华美集团共同设立北京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试水药妆护肤品市场,一部分以同仁堂的LOGO主打药妆市场,一部分做OTC(非处方药)产品。

  2005年,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国兴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京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化妆品业务,推出丽颜坊、同仁草本和伊妆等产品。

  同仁堂本来有自己的药店,又有中药老字号同仁堂的牌子,进入市场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业界看来,应该有一个大发展。但是,同仁堂旗下又成立了不同的合资公司推出药妆产品,同仁堂系药妆产品形成内部左右手互博的现象,在渠道方面就呈现出混乱的状况。

  现在同仁堂麦尔海的渠道主要从药房变成大型连锁日化店,走化妆品专卖店渠道,而之前,同仁堂药妆相当部分是走代理商模式。冯建军甚至断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同仁堂的药妆很难做起来!这与企业的实力关系不大,而是和企业采用的渠道有关。”

  一个参考的案例是,药妆“可采因”走商超渠道拖累了其在药房渠道的影响力,最终陨落。渠道纷争,并不代表放弃,之前只做药房渠道的欧莱雅旗下薇姿,目前开始进百货、商超等渠道了,这引得国内很多药妆企业效仿。

  “选择什么渠道还是跟企业药妆的定位有关,药妆最大的难题是准确定位消费群体。”史立臣表示,现在做药妆的药企渠道困难的根源在于定位模糊。

  另一家老字号马应龙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成两品牌“八宝眼霜”走药房渠道,“瞳话”走日化渠道,分属于不同的团队运作。马应龙2006年决定研发一款祛除黑眼圈的功效性药妆,2009年6月,马应龙八宝眼霜正式上市。2011年,成立了湖北马应龙八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经营马应龙旗下功能性化妆品业务。东北证券5月发布一份研报称,马应龙的药妆仍处于探索期。推出了“马应龙八宝”和“瞳话”两个品牌系列。前者目前主要以武汉为试点,着重在湖北省的药店推广,后者以广州为试点,计划未来向全国的商超布局,同时电商也将是二者的重点推广渠道。据相关资料显示,“八宝眼霜”和“瞳话”两大系列2012年销售额总共达到2700万元的成绩。其中走药店、OTC这条线的“八宝眼霜”2000多万元,走日化渠道的“瞳话”700多万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27.html

更多阅读

渠道掌控力 渠道掌控中的“关键推手”

内容提要:渠道是企业产品营销最重要的“行走之足”,得渠道者得天下,仍在目前多渠道并存,新渠道不断突涌的格局下仍占有举足轻重的现实“地位”。在生产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买方市场的年代,市场发展的定律就是这样:做品牌如果没有好的渠

宁波达能电器有限公司 伤不起的达能 赔不起的恒天然

      达能和恒天然终于还是“扭打”到了法庭上。2013年8月份爆发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使达能在华主要奶粉业务伤筋动骨,损失惨重,市场恢复起来异常艰难。而双方在赔偿谈判上意见不合,达能无法接受恒天然7000万元人民币赔偿,恒

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 药妆出路在于专业性与渠道的结合

     商超渠道适合较低端的产品,而百货专柜门槛又太高,药房又还不是主流渠道。药企做药妆的出路在哪里?记者采访发现,关键在于解决专业性和渠道的完美结合。药企做药妆有很多优势,一个是品质的保障,很多药企都以制药的生产标准来做化

声明:《掌控末世 不掌控主流渠道 药企玩药妆难赚钱》为网友倚楼听风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