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需找改变你命运的贵人:贵人多旺事》
处于劣势时更需要贵人 ——司马睿得王导 司马睿(276—322)为司马懿的曾孙,15岁时袭封琅琊王,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与那些正宗皇室亲王相比,琅琊王司马睿虽属西晋皇族,但他的祖父司马伷只是司马懿小妾所生,为庶出之子,被看做是皇室“疏属”。因此,司马睿一无名望,二无兵权,只能在八王之乱的皇亲宗室的纷争中力求自保,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皇帝。 王导是晋朝时期琅琊地区名望王族——王氏家族的第十代。他从小就学识出众,表现出远见的胆识,被高人看做是将相之才。成年后的王导先后在司空刘蹇处做东阁祭酒、秘书郎、太子舍人等职。八王之乱时,王导在东海王司马越处担任军事参谋。因看不惯长安的奢靡之风,王导转而去洛阳,并在此结识了琅琊王司马睿。王导谈吐不俗,给司马睿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此开始了他们非同一般的友谊。 永嘉之乱时,中原政局混乱。司马睿听取王导的建议,请移镇建康(今江苏南京),被西晋朝廷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初到江南,江南士族根本瞧不起琅琊王这位王爷。而魏晋是靠大士族支撑的王朝,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司马睿很难在此立足。 在王导的谋划下,三月三上巳节这天,司马睿盛装去观赏江南百姓过节,王导、王敦兄弟簇拥着司马睿的轿子。江南头等名门望族顾荣、贺循等人见王氏兄弟对司马睿如此拥戴,赶快到路边拜见司马睿。司马睿趁机招他们为官。一时间,江南世族纷纷效仿,都成为司马睿的手下。就这样,司马睿在江南立足了脚。王导一面帮司马睿广纳贤才,一面为复兴国家做准备。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士族的拥立下,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了东晋。司马睿登基那天,想起与王导相对而谈、畅所欲言的日子,一时兴起,不顾文武百官的惊愕,邀王导和自己一同坐龙床,被天下人誉为“王马共天下”。 王导虽然有再造晋室之功,却不恃宠而骄,只是兢兢业业做一个好丞相。在招贤纳士的同时,他看到国库空虚,便提倡清淡俭朴,有效遏制了西晋以来的奢靡之风,最大限度地充盈了国库。在王导的尽心辅佐和努力下,东晋的统治日渐巩固,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为“吾之萧何”。王导不仅受到司马睿的信任,也受群臣的敬重和百姓的称赞。东晋能颤颤巍巍地存活下去,王导居功甚伟。 所谓人生四大喜:金榜题名时,大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出门遇贵人。如同周文王遇姜子牙,刘备得诸葛亮一样,王导也是司马睿的贵人。正是在王导的辅佐和支持下,司马睿才成功地一步步走向历史的前沿,成为新王朝的最高领导。 人越是在人生的低谷,就越需要贵人的帮助,高人的指点,也越可能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虽然司马睿与其他王爷相比身价并不高贵,本人也缺乏雄才大略,但性格沉稳谦和,能够虚己待人,与琅琊大族王导的交往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并最终在王导、王敦王氏兄弟的帮助下建立了东晋,成为东晋开国皇帝。 一般人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有朝一日得到贵人的相助,那种惊喜无异于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正如破涕为笑是最好看的笑容一样,处于最弱势地位的人有朝一日成为人上人,对他本人来说,这种惊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所以周星驰说:“人生大喜大悲起落得太快了,实在太刺激了。” 我们看他演的《武状元苏乞儿》,他苏灿最潦倒的时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忍受敌人的侮辱,同行的冷嘲热讽。这个昔日骄傲的武状元,沦落到这等地步,观者莫不心酸。要是没有开始武状元的嚣张,要是开始他就是一个乞丐,观众可能还不会生出那么多怜悯。正是这前后大喜大悲的对比,让人觉得他比一般的乞丐更需要崛起。于是,机会来了,贵人来了,昔日一点善缘,他终于得到睡罗汉的神助,重新崛起,这才有大快人心的感觉。 我们观众的情绪是很好理解的,对于这个苏乞儿,我们并没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苦恼,我们只希望他快些好起来。中国的文化,尤其是文人,自古都有一种悲悯的情怀。说白了,就是同情弱者,不管他先前怎么样,一旦他成为弱者,昔日人们的怒、怨都会减淡,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同情,希望他过得好。

对于弱者本身来说,只要他不是彻底绝望,不是自暴自弃,他肯定也渴望有成为强者的那一天。贵人,就是为这一天而生的,人生这才有了戏剧性,有了精彩。所以,处于弱势地位的小人物更需要得到贵人的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