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3)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最有可能继续工作的人,如银行家、律师、农场主、企业管理人员跟机械工、矿工和工厂劳工比起来,继续工作的动机却要小得多,后者在45或50岁的时候常常正是发光发热的时候。"四十已老"这句话,在沃尔特oBo皮特金的畅销书《人生从四十岁开始》(Life Begins at Forty)遇到了反驳的姿态,这个标题就成了一句满怀希望的谚语。

  尽管大多数欧洲国家、英联邦成员以及几个南美共和国都在20世纪的前25年里采用了强制养老保险制度,但美国似乎很迟才引入一种更仁慈的选择,以取代"打发上了年纪的老人去济贫院"或县农场。1928年,从民营企业领取养老金的人几乎不超过1/20,而绝大多数州和市政府的雇员,对提供给联邦工作者的那种保障闻所未闻。

  在大崩溃前夕,8个州有了允许各县支付养老金(如果它们愿意掏腰包的话)的法案,但大多数的立法都过于宽松,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只有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苏达州给承担这些责任的市县提供帮助。此外,低收入群体当中的救命储备,在提供抵抗灾难的保护上,也是最不充分的。

 第59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3)
  大萧条把一个温和的长期问题转变成了一种急迫的悲惨境遇。连同救济的其他方面负担,先是落在了民间慈善团体的肩上,然后是各市县和州,最后是联邦政府。到1934年,FERA共给将近75万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了帮助,到1936年,依靠公共救济的老人至少是100万,剩下的大约325万人则从儿女、亲戚和朋友那里得到了某种帮助。几乎压断了腰的重负和个人苦难,有时候要落在年轻一代的肩上。

  约瑟芬o劳伦斯的长篇小说《岁月如此漫长》(Years Are So Long,1934)就展示了这样的情形,这部小说是李尔和他的女儿们的故事的美国家常版。争取养老金的鼓动所带来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到1934年中期,不下于28个州,连同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个准州,通过了养老金法案,其中23个州是强制性的。

  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重新就业提供的实际补救非常有限,他们的困境在整个30年代中期都没有什么好的改观。在三个显著需要直接救济阶层:孩子、盲人和老者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开支。但到了1936年,对老年人的帮助已经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占据首要位置,开支费用占到了总支出的85%。

  加利福尼亚州的气候对衰弱不堪的农民和店主有很大的吸引力,爱荷华州、堪萨斯州的老人将近占到了全州人口的8%--被证明是社会保障计划者的天堂。有务实精神的新来者,落入了小额投资收入锐减或银行与建筑信用合作社垮台的魔掌,纷纷加入自助组织、合作社和实物交易团体,其人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

  但政治诉求更清晰的,是诸如短命的"乌托邦协会"之类的组织,该组织1933年创立于洛杉矶,它向人们允诺了一个人间仙境,在那里,机器将包揽所有的重活,每个人都在45岁退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组织吸引了50万追随者。

  1934年1月,瘦骨嶙峋的弗兰西斯oEo汤森医生在加利福尼亚组建了周转养老金有限公司。创立者汤森博士经过长期斗争才在堪萨斯州安家落户,并在黑丘悬壶行医,最后迁居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成为一名助理卫生官。根据"年轻人为工作,老年人为悠闲"的口号,他建议:应该从2%的普通交易税中每月支付给每个60岁以上、品行良好的失业者200美元,这笔定期生活津贴应该在下一个发放日之前全部花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625.html

更多阅读

第12节:有好的开端就会有好的习惯

系列专题:《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节俭》  第四章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1 有好的开端就会有好的习惯  说起来,类似便士银行这样的机构和组织在社会的方方便便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年轻人从负债累累变成了"无债一身轻",过上了诚

第60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4)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快速流通货币的观念--对此表示怀疑的经济学家们称之为"速度神话"--对那些天真的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们无视统计学家们所提供的数据:要拿出国民收入的将近一半,才能满足汤森代表800~1,00

第59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3)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最有可能继续工作的人,如银行家、律师、农场主、企业管理人员跟机械工、矿工和工厂劳工比起来,继续工作的动机却要小得多,后者在45或50岁的时候常常正是发光发热的

第58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2)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

第57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1)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卡贝尔o菲利普斯所说,夜间敲门讨饭的,"可能一个月或几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在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读过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有名的大房地产公司经理"。  

声明:《第59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3)》为网友黑月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