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9)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地方政府财政破产了,加之社会上又认为贫困多少咎由自取,因此要想获得公家救济,条件是极为严格的。人们为了争取请求救济的申请书获得审议的机会,也得事先变卖家产,取消保险,直至借贷无门的地步,并且证明所有亲戚全部破了产才成。即使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如果本人未婚,或已婚而无子女的,在很多城市还是领不到救济。接受救济是为人所不齿的。1932年9月,缅因州刘易斯顿市通过了一项议案,禁止领取救济金的人参加选举。这一招在马萨诸塞到俄勒冈等十个州是不需要的,因为这几个州的宪法早已规定选民必备的财产条件。

  在某些地方,纳税人协会竟不准领救济的孩子上学;有些获得公家资助的人家,竟不获准进教堂做礼拜。

  即使克服了一切障碍,最后获准领取救济的也只是极少数人。而且,据《财富》杂志报道,在某些工业城镇、矿区和佃农分成制农场里,"所谓救济事业不过徒有其名"。

  城市里应得救济的人家,只有25%获得某种形式的救助。托莱多市长在1932年说过:"我见到成千上万的山穷水尽、灰心绝望的男男女女前来请求救济。他们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此情此景,真是丢尽了美国的脸。"再说,即使列入了救济名册,也并非就此万事大吉,有希望,有奔头了。有人反对办救济事业,说人们领了救济金便大吃大喝。可是,以费城为例,四口之家每周只领五元五角的救济金,怎样去挥霍呢?不过此数虽小,比之纽约市(救济金2元3角9分)、密西西比州(1元5角)、底特律市(6角),已经很慷慨了。

  救济金顶多只够买粮食和燃料。领救济的人家,在股票市场大崩溃前往往早已衣着不全,如今又过了三冬,其衣着之褴褛就更不堪入目了。那时常常看到的情况是,身为一家之长,浑身的打扮竟像歌舞杂耍剧中的流浪汉:上衣缺扣子,袖子见窟窿;膝盖外露,后裆透空;头上那顶凉帽是在谁家锅炉房里挂过几年的,脚下那双破球鞋贴满橡胶补丁,手上戴的一副帆布手套左右两只不一样。除此之外,披上一张老羊皮短袄,既臭且脏。

 第55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9)
  金融巨头们在《文摘》杂志里则盛赞大萧条带来的好处,例如:"现在人们做生意比以前客气了,在家里也往往比以前讲道理了,尤其是那些没头脑的女人家。她们过去不知好歹,不关心丈夫,不料理家务,现在都服服帖帖,小心谨慎了。"一位共和党的新泽西州州长候选人给选民们带来了好消息:"繁荣太过分,就会败坏人民的道德品质的。"

  反对救济的人也不示弱,他们攻击救济事业的话,比"白给"要难听得多。北方的血汗工厂老板们和南方的种植园主们都恼火极了,因为他们的廉价劳动力没有来源了。

  上层中产阶级批评家以为,领救济金的人都是一些斜靠着铁锹或草耙的懒汉,这些批评家的绝招是把"扳倒搁"(boondoggle)这个意义不明的词儿加以曲解。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名叫罗伯特o马歇尔的手工课教师在纽约市参议会调查会上作证,他说他教过一些失业的人做"扳倒搁"。所谓"扳倒搁"是1925年一个童子军领队发明的,指的是童子军野营中有实用价值的作业,例如用绳子编带子。谁知没有几天,全国报纸的社论就都嘲笑说,办救济就是让人们"扳倒搁"而轰动一时,弄得成千成万的读者以为霍普金斯和伊克斯的成绩只不过是为了救济失业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629.html

更多阅读

第12节:有好的开端就会有好的习惯

系列专题:《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节俭》  第四章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1 有好的开端就会有好的习惯  说起来,类似便士银行这样的机构和组织在社会的方方便便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年轻人从负债累累变成了"无债一身轻",过上了诚

第60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4)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快速流通货币的观念--对此表示怀疑的经济学家们称之为"速度神话"--对那些天真的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们无视统计学家们所提供的数据:要拿出国民收入的将近一半,才能满足汤森代表800~1,00

第59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3)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最有可能继续工作的人,如银行家、律师、农场主、企业管理人员跟机械工、矿工和工厂劳工比起来,继续工作的动机却要小得多,后者在45或50岁的时候常常正是发光发热的

第58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2)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

第57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1)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卡贝尔o菲利普斯所说,夜间敲门讨饭的,"可能一个月或几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在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读过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有名的大房地产公司经理"。  

声明:《第55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9)》为网友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