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第四章. "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

  1933年10月22日晚,罗斯福向全国做了On the Currency Situation (第四次"炉边谈话"),他回顾了3月份以来"足以自豪的事实和行动",并高度概括了"第一次新政"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所以今晚的主题就是"我国普通公民的福利"。他依然"感谢大家的耐心和信任",也坦陈了对他人误解自己的看法,然后坚定地强调:"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这种合作是自愿的,……"

  多事之秋:"黑色风暴"席卷美国中西部

  对普通市民来说,在大萧条的1932年,灾难的洪水滚滚而来,冲垮了古老的潮标,人们绝望的浪潮中苦苦挣扎着。因为觉得贫穷丢脸,所以大家出门时总是遮遮掩掩的,不想让邻居知道自己的窘境。

  一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是拣个偏僻地方去挨户兜售杂志、便宜领带、真空吸尘器、高压锅、"二合一"牌鞋油之类的东西的 。或者,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他也可能像千人万人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找不到工作,眼看孩子日渐消瘦,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

  当然,人在街头流浪久了,也能找到一些窍门。譬如,花五分钱要一杯咖啡,然后白要一杯开水,把柜台上的番茄酱倒一些同开水一搅和,就算是番茄汤了。冬天,报纸塞在衬衣里边是可以御寒的;如果料到在职业介绍所外面要排上几个钟头的队,事先用麻包片把腿包扎起来就是了。

  这时,鞋可是个特殊问题。硬纸板可以衬鞋底,有些人还喜欢在鞋后跟垫上棉花,走水泥地少硌脚。但是如果一只鞋子真的完蛋了,那就什么办法也不中用了。最先磨破的是纸板,接着是袜子补丁,于是雪水渗进鞋里,糊满了脚丫子,加之鞋钉直扎脚跟,结果只好用一种特殊的姿势走路……

  由于第一次新政不可能在经济复兴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农产品价格和工业生产在1933年秋天再次回落。这种下降势头到了1934年春季才被克服。1934年的国民收入总额只是比1933年高出不到1/4,比1931年少100亿美元,稍多于1929年的1/2。秋天仍有1300万人失业。(27.失业者的困惑)

 第47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
  第一次新政没有也不能给全体美国人民带来好处,很多人甚至还没有受到罗斯福关注:南方佃农、老年人、雇工、失业的大学生、农业季节工人、1年只干3个月的钢铁工人、共约700万人的城市少数民族和少数宗教信徒等。这些人急切地盼望美国能够出现一些能够引导他们脱离苦海的救世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637.html

更多阅读

第47节:小老板的生意经(47)

系列专题:《45个赚钱诀窍:小老板的生意经》  小王问朋友:“我们这个月卖了多少碗牛肉面?我们计算一下主要的收入和支出,一些小的费用支出就先不要考虑了。”  朋友看了一下账簿说:“本月算大数,一共卖了2000碗面……”  小王抢着回

第60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4)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快速流通货币的观念--对此表示怀疑的经济学家们称之为"速度神话"--对那些天真的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们无视统计学家们所提供的数据:要拿出国民收入的将近一半,才能满足汤森代表800~1,00

第59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3)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最有可能继续工作的人,如银行家、律师、农场主、企业管理人员跟机械工、矿工和工厂劳工比起来,继续工作的动机却要小得多,后者在45或50岁的时候常常正是发光发热的

第58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2)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

第57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1)

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卡贝尔o菲利普斯所说,夜间敲门讨饭的,"可能一个月或几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在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读过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有名的大房地产公司经理"。  

声明:《第47节:‘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1)》为网友匿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