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所有这些逐步构成了美国经济生活分水岭的大萧条。 山雨欲来风满楼:内外交困的美国 随着大萧条的继续,以及劳动力过剩,导致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对所有人来说都严重不足。正如普通市民所能看出的那样,流动资本和就业岗位紧密地互锁在一起,萧条岁月就跟它们之间缺乏接合有关。 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10亿美元减少到了1930年的不到680亿美元,然后降至1931年的530亿美元,并在1932年以410亿美元触底。同时,在这一时间里,国家的财富估值从3,650亿美元下降到了2,390亿美元,这说明美国的不动产、资本和商品已经遭到了严重的贬值。从1930年到1932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900万储蓄账户被一笔勾销。总损失高达260亿美元以上。 由于收入的锐减,使得贫困家庭无缘于报纸、杂志、电影,还有卫生纸、咖啡、茶和糖之类的日用品。企业倾泻到美国家庭中的炊事工具--电烤箱、搅蛋器、烤架、烘饼烤模、咖啡渗滤壶、电炉,连同家具和洗衣机、缝纫机的销售,在1930年初期突然间放缓了。 而金融债务融资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1932年付出的利息只比1929年少3.5%。另一方面,通货紧缩现象却在疯狂地继续,使得长期债务比借款人在借钱时所预期的更要命。分红减少了56.6%,作为薪金支付出去的钱减少了40%,工资减少了60%。危机之初,在胡佛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主要工业企业工资削减的比例都很小,但在1929年至1931年9月之间,通过工作小时和工作日的急剧减少,他们还是设法把薪水金额砍掉了40%。由于工人家庭不得不靠工人带回家的钱维持生计,上述措施在头条新闻里看上去比在个人身上似乎更好一些。 对于整个美国而言,人均实际收入从1929年的681美元狂跌至1933年的495美元。在经济金字塔的顶端,报告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数,从1931年75人下降到了第二年的20人。尽管有来自政府圈和金融高层的反复保证:衰退已经触底,但总的商业趋势还是断断续续地下降了3年多的时间。 很多工业企业和小商业甚至拒绝口头上支持政府要它们维持工资水平的恳求。日益增长的失业逆流,导致一些百货公司付给员工的薪水甚至低到了每周5到10美元。
![第11节:‘我们唯一应当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94824659451.jpeg)
有人在芝加哥市作过调查,据说多数女工在为每小时不足25美分的薪水而埋头苦干,1/4的人在10美分以下;1932年,伐木业每小时工资减到了1角,一般承包工程业的是7分半;砖瓦制造业是6分;锯木厂5分;成衣工、糖果店雇员和罐头厂工人,都属于受剥削最残酷的阶层;纽约第一流速记员的薪水,从每周35至45美元下降到了16美元;家庭佣人不得不为了每个月10美元而劳作。 有一个工人离开新罕布什尔州的曼切斯特到纽黑文去找工作,竟在那里被捕,说是犯了"流浪"罪,送进法院,最后又勒令回到原厂;得克萨斯州罗伊斯城有两个大夫在当地报纸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如尊夫人有喜,要来罗伊斯城分娩,请备足款项交费,才能接生。特此通告。" 纽约市是纽约州里剥削工人最厉害的地方,而市内一个雇用5万名女工的服装企业的剥削之凶又是全市之冠。 《时代周刊》写道:"无法无天的雇主"已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制帽工人钩织一打帽子能得到4角,一星期只能织2打;做围裙的女工做一条2分半,一天只能挣2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