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萧条中的罗斯福:谁拯救了美国》
毋庸置疑,美国经济的主要缺陷不在于生产,而在于消费。1929年初秋,报纸的金融版面已经在为汽车和无线电的"沉重"、建筑业的不景气、沿着航空新边境蔓延的失望而愁眉苦脸。美国很多的生产企业都进入了奢侈品和耐用品领域,如果没有紧迫的日常需求,对它们的购买就会被延期。最早的风暴警报过后,这些商品就会堆积在仓库里,导致机器停止运转,以及失业大军的出现。这就是1929年那场大萧条为什么空前地严重而持久的原因。
![第6节:‘我们唯一应当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94961642899.jpeg)
其实,美国人的购买力在1929年就已经显示出了严重的失衡,这就是卡莱尔所戏称的"丰裕中的贫困"。比如,投机收益从100增长到了410,工资指数仅仅从100增长到了112。而用于消费品的收入,比起流入投资渠道和短期拆借市场、流入为未来生产购置新的固定设备中、以及流入富人腰包的钱财要少多了。此前从未有过国民收入有如此大的份额被用于投资情况,也从未有过当前生产如此壮观地超过当前消费。 而经济学家们认为,储蓄导致更多的固定设备和更高的效率,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的生产成本、更低的价格,以及大多数人更大的购买力。然而,这条因果链到1929年发生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大众的购买力并不能消化全国的产出,不只是因为工资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小,而且还因为零售价格实际上没有下降;技术进步所实现的节省,并没有以更低价格的形式传递给消费者。它们被转化为红利、存量以及更高的薪水和奖金;各种形式的垄断,像采矿业和制造业中伪装起来的托拉斯、联合、兼并,有助于维持价格的居高不下,即便新式机器、更好的生产方法和"效率专家"们提供的服务把全美国的劳动产出提高了1/3以上。据说,在汽车行业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但是,普通消费者所收获的仅仅是不足挂齿的碎屑,就连生产商也只是收获了眼前的那么一点好处。不应该按天或者论季来计算利润,而要基于广泛、长期的购买力,不难证明,这样做更明智。人们多半会同意赫伯特·胡佛总统事后发表的观点: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另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 同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1927年春天还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这更加速了在崩溃的提前出现--把利息从4%降低到了3.5%。 在举行了秘密会议之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立刻行动起来,利息从4%降到3.5%,仅在1928年就向它青睐的成员银行发放了600亿美元的货币,这些成员银行用它们15天的银行本票作抵押。如果这些钱全部兑换成黄金,将相当于当时世界全部黄金流通量的6倍!通过这种方式发放的美元比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票据所发放的货币量高出33倍!更加令人惊愕的是,1929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又向其成员银行发放580亿美元的货币!(3。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当时的纽约股票市场允许交易商以1%的资金购买股票,其余的钱由交易商的银行提供贷款。当手持巨额信用燥热难耐的银行碰上了贪婪饥渴的证券商,两者一拍即合。 银行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可借到利息5%左右的款子,再一转手以12%的利息贷给证券商,吃足7%的利差,天下竟有如此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