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面对苦难自立的人格力量:自助者天助》
其次,亨利先生还利用闲暇时间建立和完善大都市慈善机构。很早,他就对收养弃儿的育婴堂很感兴趣。育婴堂是很多年以前由托马斯·科伦创办的。但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子女扔给了慈善机构,因此,育婴堂的存在已经面得不偿失。于是,亨利决定采取行动阻止这种邪行,他公开反对当时视为时髦的慈善事业。在他的坚持下,慈善事业又成功地被引导上原来的健康轨道.时间和实践都表明他是正确的。妓女收容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霍华德先生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但是,他主要致力于教区贫民窟中的幼儿利益问题。当时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可怜和被人忽视.死亡率之高令人骇然。然而,却和育婴堂事件一样,没有任何人采取什么慈善行动来减轻教区穷困幼儿的痛苦。因此,乔纳·亨利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首先,他独自一人进行调查核实需要救济的儿童的范围。他走访了伦敦贫困阶级的住宅,考察了贫民窟和济贫收容所,对伦敦市内及其郊区的每一个救贫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接着,他途径荷兰对法国进行了参观,考察了贫民收容所的房子。时刻估量着哪些可以在国内加以利用,这一工作花了他5年时间,回国以后.他公开出版了他的调查结果。随后是开始对大量的救贫院进行改造和维修。1761年,他提出的一个法案获准通过,这一法案责成每一个伦敦教区必须每年登记幼儿的接收、释送和死亡情况。他十分关心法案落实问题,一直不知疲倦地对法案的落实监督管理。他马不停蹄到处走动,早晨从一个救贫院到另一个救贫院。下午从一个议员那里再到另一个议员那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忍受了一次次的回避和拒绝,答复了一个个反对者的提问和诘难,也使自己变得诙谐幽默。最后,通过成百上千次的耐心说服,经过10年艰苦异常的工作,他自筹经费,终于使第法案获得批准。这个法案要求:属于教区的身患重病幼儿不准在救贫院里抚养,而必须送到几英里之外的郊区精心护理.直到年满6岁为止。监护人每3年重选一次。穷人们把这个法案称之为"让孩子活命的法案"。将这一法案实施前后儿年的教区记事录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正是这位善良人的明智干预.数以万计的幼小生命才得幸存。 在伦敦,任何一慈善工作的实施。都会经过乔纳·亨利之手,并得到他的帮助。第一批通过的保护清扫烟囱儿童法案,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获准通过的。先是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然后是在巴巴多斯的首都布里奇敦,发生了两场破坏严重的大火,为了救济受害者,霍华德及时地提供了捐赠。他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个捐赠单上,他的无私和诚挚被广为称道。
![第32节: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9519500240.jpeg)
为了帮助他人,哪怕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全部奉献出来,他也毫不在乎。在霍华德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银行家豪尔先生为首的伦敦五位主要领导人在洛德布特拜访了英国首相,他们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请求对这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予以注。结果,霍华德不久就被任命为负责海军粮食储备的一名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