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面对苦难自立的人格力量:自助者天助》
可是,约瑟夫·休谟并非那种为了贪图享受才去勤奋工作的人,对他来说,工作更是他必要的放松和乐趣。为了更好地了解英国的实际状况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他走访了国内制造业较为发达的所有城镇,此时,英国的制造业已久负盛名。同时,为了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他多次出国游历,拓展视野。 1812年回到英国后,他进入国会,当上议员。除短期中断外,他连任了34年,据史料记载,他的第一篇演说是关于公共教育问题。在漫长而令人尊敬的职业生涯中,休谟一直十分关注公众教育及其他社会问题,比如改善犯人条件的刑法改革、银行储蓄、自由贸易、经济发展与艰苦奋斗、扩大民权等等问题,对于这些有益公众的问题,他全身心投入,到处奔走呼吁,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全力以赴。他不善演说,然而所讲之话坦率诚挚,使人不由不信。 若果如沙佛兹伯里所言,嘲讽和讥笑是对真理的最好考验的话,那么约瑟夫·休谟无疑是经受住了。没有人像他那样受到过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嘲笑,但他仍稳稳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丝毫不为所动。他常常受到各派的打击,但他的作用和力量是显著的,他的很多重要的金融改革主张影响了许多直接针对他的反对派。

他的工作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他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处理完来信后,就开始准备提交给议会的报告;早餐后进行来访接待,有时一上午就要接待20人之多,他很少缺席议会会议,有时候会议延迟到下午2、3点钟,他也从不早退。 几十年来,经历了多次政府更迭的他,为了自己所做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着--间或以少数票落败,被抨击,被嘲笑,有时还被孤立,但他都坚持了下来。所有的失望和不安都没有让他动摇信心和希望。当自己的重要提案越来越多地冲破重重阻挠终获采纳时,他每每老泪纵横。正如休谟传记所描写的那样,他是人类坚忍不拔的品质的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