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面对苦难自立的人格力量:自助者天助》
他是一位很有良知的作家,并且总是以最佳的方式把最珍贵的思想献给读者,他讨厌虚伪、做作、无病呻吟。对于自己著作中的每一个字,他都仔细推敲,每一段文字他都认真润色,直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他才满意。在写作《自然史的变迁》中,先后修改了11次,他才甚感满意。对于自己的每一部著作,他都深思熟虑,任何细节,从不马虎,从事著述50年来,一向如此。他还常说,天才其实就是,工作有条有理、一丝不苟。
![第14节:照亮心灵的希望之火(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395378624063.jpeg)
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功得益于像蜜蜂一样不停的劳作,永不停歇。正如迈登·勒克所言:"布芬的成功准确无误的表明,、天才就在于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当布芬完成他的第一部著作时,已疲惫不堪。但他强迫自己再回到原稿上来,一字一字地推敲、润色,一直到满意为止。他把这种反复推敲的过程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厌烦。他的成功是这样换来的。" 从事文学的人,还有许多也具有这种非凡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品质。瓦特·司各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从事抄写工作,一干就是几年,这种工作十分枯燥乏味。但瓦特想,既然是我的工作,我就有责任尽心尽力把他干好。他白天埋头抄写,晚上忙于看书写作。他曾开玩笑说,作为一个文人所必需的扎实稳重而非浮躁的品质正是在他从事抄写这一工作中逐渐养成的。每抄一页纸能赚到3分钱,有时一天他能抄120页,能够赚到3元6毛钱。有时候,他用这点微薄的额外收入买一点零散的书籍,如果不是加班加点地干,他肯定买不起书。 到了晚年,瓦特仍然以自己有一门职业而自豪,与有些拙劣诗人的观点不同,他认为那种愤世嫉俗、无视日常生活责任的人与所谓天才毫不相关。相反,他认为一个人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做好一门实在的职业,有助于他在其他方面成就大业。这对于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来说,似乎尤为重要。 瓦特本人曾担任爱丁堡议会的议员,他每天准时到议会,签发各种文件,办好该办的事情,而他的文学创作时间主要在早餐前。洛克哈特说:"在瓦特创作的高峰期,他还得花部分时间,至少是一半以上的时间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兢兢业业,从不懈怠,这的确是他的一个突出特点"。 必须靠自己从事的职业而不是靠"创作"来谋生,这是瓦特为自己定下的规矩。有一次他说:"文学是我的所爱,但不是我的生活来源,文学创作的收入不应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来源。因为文学是件很严肃的事,只有心与情浇铸而成的作品才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与金钱没有任何关系。" 瓦特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因此,他十分守时,当然,如果不这样的话,他根本不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大量的惊世之作。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除了那些必须随时回复的质询和评议外,其他所有信件,都在固定的一天回答。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他的办事效率。他的思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无与伦比。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生好火,洗漱完之后,6点钟,准时坐到桌前开始写作。所有文件都整整齐齐摆在桌子上,各种参考文献也整齐有序地放在地板上,只有一条可爱的小狗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他辛勤地工作。当9、10点全家人围在桌旁吃饭时,他已完成了一天中工作的最困难部分。 尽管瓦特一辈子兢兢业业,从早到晚勤奋工作;尽管他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尽管他成就惊人,令人仰视--但每当谈到他的成就和能力时,他总是谦逊地认为这并投有什么。有一次他说:"我这一辈子,曾无数次为自己的无知和浅陋而苦恼,常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瓦特在说这话时,字字诚恳,使人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