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信贷与资本(3)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我们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目前只需要强调的是,那些被实践表明是"不正常"的,只是装扮成正规商品交易的结果的那种流通手段的再造,仅此而已。除此之外,金融票据不能简单视为"不正常的"。诚然,它们不是为了给新组合融资的信用产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们频繁地起着相同的作用。至于附属担保品,在这种场合下,不可能是现有的产品,而是其他东西;从原则上说,它的重要性不在于构成附属担保品的资产因银行提供信贷而被"灵活运用"起来。这不是附属担保品本质的主要特征。相反,我们必须区分两种情况。第一,企业家可能拥有某种可以拿到银行作抵押的担保品。这种情况一定使他更容易获得信贷。但它不属于最纯粹形式下的事物的性质。分析和经验都告诉我们,在原则上,企业家的作用与拥有财富没有关系,尽管就偶然的情况而言,拥有财富会构成一种现实的利益。如果不存在这种利益条件,我们的观点也经得住挑战。于是,把信贷说成是"货币财产",并不是对事情的一种充分的表述。第二,企业家可能抵押商品,而这些商品是他用借来的购买力所获得的。于是,首先出现提供信贷,然后才有附属担保品,至少在原则上是这样,不管两者之间的间隙有多短。在这种情况下,把现有资产放入流通中的概念所得到的支持甚至比第一种情况下还要少。相反,这正好清楚地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当购买力被创造出来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任何新商品。? 因此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信贷总量必然大于有充分担保品所提供的信贷量。信贷结构显得不仅超过了现存的黄金基础,而且超过了现存的商品基础。这样的事实是很难被否认的。只能怀疑它在理论上的重要意义。然而,对我们来说,划分正常的与不正常的信贷才是重要的。正常的信贷创造了对社会收益的要求权,它代表着并可以被认为是对已经提供服务以及现存商品已经交付的证实。那种被传统观点认为是不正常的信贷,也创造了对社会产品的要求权,然而,由于缺少过去的生产性服务的基础,只能被看做是对未来的服务或者尚待生产的商品的证明。这样,在两个类型之间,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效应上出现了根本的差异。两者作为支付手段从属于相同的目的,而且在外在形式上没有差别。但是其中一方所包含的支付手段对社会产品有相应的贡献,而另一方所包含的支付手段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贡献--至少没有对社会产品作出相应的贡献,尽管这个欠缺经常由其他事物弥补。? 这些介绍性的评述很简短,希望不会因此而产生误解,接下来,我就要进入本章的主题。首先我们要证明一个乍看起来有些奇怪的说法,那就是,在原则上只有企业家才需要信贷--或者证明这一说法的不很奇怪的推论,即信贷服务于产业发展。已经被证明了,企业家在原则上并且通常都需要信贷,其意义是为了使企业家最终能够生产,暂时转让给他购买力,以实现他的新组合,进而成为一个企业家。但是这种购买力不会自动地流向企业家,这与在循环流转中生产者通过销售他前一期生产的产品而使购买力自动流向他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企业家碰巧没有购买力--如果他有购买力,但那只不过是先前发展的结果--那他就必须借入购买力。如果他没有借到,显然他就不会成为一个企业家。这里所说的没有虚构,只不过是对普遍接受的事实进行概括。要想成为企业家,只有首先成为债务人。由于发展进程的逻辑,企业家成为一个债务人,或者换一种说法,他成为债务人是情况的必然要求,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也不是用特殊情况来解释的偶然事件。他首先需要的就是信贷。在他需要任何商品之前,他需要有购买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他是典型的债务人。
更多阅读
第67节:信贷与资本(16)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我们通过每天的观察可以知道,产业的信贷要求是怎样提出来的,而银行又是怎样在有的时候支持和鼓励这种需求,在有的时候抑制这种需求。尽管在其他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表现出某种稳定性,甚至在
第66节:信贷与资本(15)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如果要对货币市场理论拟写一个提纲,那将是一项很有吸引力且很有益的工作。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著作。收集并检验那些决定人们的实际决策以及人们在特殊情况下的判断的实际经验规
第65节:信贷与资本(14)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如果一个人在谈到资本时,用的是这个词在实际生活中的涵义,那么他对经济过程或者事情的某些方面考虑得总不会很充足,也就是对企业家活动的可能性,对一般生产手段控制的可能性考虑不足。对
第64节:信贷与资本(13)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可能还有人反对说,如果我没有必须偿还的债务,那么我的资本本来就应该增长。但是这些债务是用收入来偿还的,如果这些所得毫无损失地都归我所有,它是否会增加我的资本,这也是不能确定的。因
第63节:信贷与资本(12)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与上述说法相类似的另一个说法是资本"体现于商品之中",这更不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说后面一种说法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可以说煤"体现于"铁轨中,因为煤的使用导致了铁轨的产生。但是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