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第2节:经济周期循环论 导言(2)



系列专题:《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在纯理论模式中,熊彼特假定,企业家的创新是一个独立的内生因素,是造成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呈现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动因。在此之前,经济体系处于静态均衡。企业家为获取超额利润而不断创新,进行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

  于是,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对银行信用以及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会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依照这一思路,企业家的成批出现是繁荣的唯一原因:企业家会竞相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从而导致经济繁荣。然而,新产品的出现和竞争加剧,也会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企业的盈利机会减少。接着,银行信用收缩。最后,经济体系从繁荣转入衰退,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第2节:经济周期循环论  导言(2)
  根据上述商业周期的纯理论推论,熊彼特又提出了商业周期"四阶段论"的现实模式,即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熊彼特还归纳了前人关于商业周期的论述,提出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商业周期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时间大致分别为60年、10年和40个月。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包括马克思)对现代市场经济周期性繁荣现象的理论解释而提出来的,显然带着对1929至1933年大危机理论的反思痕迹。放在今天看来,熊彼特的一些极端提法(如"创造性地破坏")似乎有些言过其辞,但在充分了解了他的商业周期理论之后,或许更能帮助我们把握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837.html

更多阅读

黑格尔眼中的中国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

黑格尔是具有个性的哲学家,他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论列历史上的各种主要事实,他看问题,生气勃勃,鞭辟入里。他对中国的看法,或许值得回味,丰富我们的思维。黑格尔认为中国是专制政体,在中国,皇帝好像大家长,地位最高,国家的法律一部分是民事的

黑格尔与黑格尔逻辑学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

黑格尔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老师目录 简介 学术简介 生平简介 思想学说 思想传承 传世名言 主要作品 学术争鸣简介姓名: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出生: 1770年8月27日(德国斯图加特)去世: 1831年11月14日(德国

点评何新:黑格尔《逻辑学·存在论》导读1

何新:黑格尔《逻辑学·存在论》导读(1)点评:笔者大约十年前通过何新开始进入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所以对于何新前辈的学术成就是十分赞赏的。他的文章有气势,广博,清晰而不失深刻性,极具自信心,这对于近代中国人的崇洋媚外的弱者心态是一个很

我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txt

一,背景马克思出身于法学世家,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的法学熏陶。在大学学习法律期间,马克思的法学思想深受康德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尤其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主编的后期,由于工作关系,使他曾经遇到了一系需要说明的法律问题:

声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第2节:经济周期循环论 导言(2)》为网友帅哥在哪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