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备受追捧的求职必杀技:王大哥的求职经》
①?外企一样讲政治,拉山头,讲帮派 在外企,也一样有说不清的帮派林立。很多外企,包括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在内,中国区的高层职位长期由外籍人士把持。这些高层经过长期的职业发展,都收拢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并经常会发生因为各自派系的员工升迁、责任的归咎和问责、各自资源的争夺而拼得硝烟四起的事情。"有功我领,有祸你挡"不仅是一些中国企业的特色,一些超大型跨国巨舰企业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②?一样的讲关系,走后门,存在官僚主义 任何外企进了中国以后,尤其是本土化以后,都会被中国的博大精深的官场文化和经商文化和谐掉,变成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很多大型外企进来的时候,严格遵守他们本国的法律。后来中国的员工招多了,他们也逐渐学会了很多中国职场上的潜规则,例如我们以前做政府采购的订单时,外企销售代表就没少报销一些来路不明的费用。当然这些费用是用另外一些名目去冲销掉的。 ③?一样存在年龄和性别对待差异 由性别和年龄带来的不公平对待是永远不可能出现在白纸黑字上面的,因为这些行为是各国法律都严令禁止的。

但事实上这些不公平又是永远存在的。一般来说,外企在年龄上有个不成文的职业阶段时间范围:23~30岁是基层人员的年龄段,30~35岁是基层经理的年龄段,35~40岁是中层经理到高层经理的年龄段。当然,这只是一个职业人士顺利成长的一般规律,并不是定死的。如果你的能力特别出色,也可以提前跨越。我在Dell、HP时,就经常见到二十六七岁就做到中国区高级总监级别的年轻人。但一般不能过了这个年龄界限,否则你的晋升会非常困难,因为外企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大把的后浪等着把前浪晾在沙滩上。 在性别方面,行政、HR等职位,外企倾向于用女性,因为在这些职位上,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沟通协调能力都会比男性更有优势。但28~35岁的女性,尤其是30岁左右还是未婚的话,你的求职可能会相对变得困难。因为外企担心这个时候女性的婚育问题会影响其职业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