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美国创业家的传奇:我的成功你应该复制》
高和一组日本机场的保安人员护送我们穿过了机场,绕过了所有海关和安检口,把我们直接带往停在路旁的一辆豪华轿车。我们钻进那辆加长轿车,关上车门,爸爸这才松了口气:"呼!终于完了!现在去饭店吧。" 可坐在前排的高却侧过身来说:"好的,但在去饭店之前我们还有一场记者招待会要开。" 于是我们便起程去开那"一场记者招待会"了,但接下来,还有一场,然后是第三场、第四场。一开始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但当晚直到11点半,我们才住进饭店房间。 在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我得宣布我即将成为他们公司的发言人。但对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了解的还很少,再说,这趟飞行确实搞得我筋疲力尽了。(虽然对他们而言,当时还是中午,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半夜了。)而且,我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媒体宣传会,更别说是充当会场的主角了。
![第30节:把自己做成品牌(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0265560897.jpeg)
在美国时,我上过报纸,也接受过几次录音采访。而在这里,我却上遍了所有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而且通常都是现场节目。这真是一场十足的媒体盛宴。他们跟我说,我比玛丽亚·凯莉还火,她前一天也到过这个直播间。事实上,他们说,我比从美国来的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要出名。这真是荒谬。突然之间,大家对待我就像对待摇滚巨星一样。 到达第一场记者招待会现场时,我们看到这儿的摄像机绝不比机场那边的少。事实上,我们这段采访上了当地各大电视台的午间新闻直播档。在这里,来自美国的15岁少年卡梅伦·约翰逊此刻正出现在全日本的现场直播电视新闻里。 我没有时间紧张,甚至也没有时间感受异域文化的冲击。我正陷在一场媒体的火暴冲击波中--而且我乐在其中。 还好,有高充当翻译,不论他们提出有关未来少年学校的什么问题,他都会先用日语回答,然后再(用英语)告诉我他刚才所说的话。我看过高的简历,也浏览过他们公司网站的英文版,但我对他们公司的了解仍然相当粗浅。所以,我和台下的记者一起听他讲起来。 这场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我们立即又在东京3个不同的地方召开了另外3场记者招待会。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他们安排我当天晚上就作一场演讲! 作那场演讲真是很难熬。我感觉自己好像整整一个星期都没睡觉一样。幸运的是,每隔30秒,我就可以停下来,让翻译把我刚才讲的内容翻译成日文,然后就有人提一个问题,于是又可以再歇一阵,让翻译把问题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我就有几分钟的时间思考每个问题了。此外,既然现场除了翻译之外,没有人能听懂我在说什么,所以我就跟自己说,这样的场面不太可能被我弄得太糟糕,对吧? 高离开我们的房间时,先道了声晚安,然后加上一句:"明天早上8点半我会过来接你们。"我们彻底被打败了。在第二天的几个采访中,我从头到尾都在打呵欠。这样的安排太紧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