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美国创业家的传奇:我的成功你应该复制》
我们早上大约七八点时离开罗阿诺克,先飞到亚特兰大,然后连续飞行了14个小时,终于抵达东京。由于时差关系,我们在当地时间的第二天中午到达,但感觉就像已经飞了好几天了。我们都累得筋疲力尽,一心想着先上旅馆睡一觉再说,我和爸爸盘算着,同高见面之前应该还有几个小时可以休息。 结果证明,我们大错特错。 我们走下飞机,只见四处都是媒体--大约有二三十位记者在现场守候,成排的麦克风递了上来,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电视台的摄像机也都对准了我们,人们快速地说着日语,现场一片混乱。一开始,我和爸爸还以为,肯定是有哪位名人和我们乘了同一班飞机。我们回过头,伸长了脖子张望,看看到底是谁吸引了这么大一帮人的注意。在飞机上,我们没见到哪个名人,至少我们认识的一个都没有,而且我们坐的是头等舱,照理说如果有什么知名人士,我们应该会在飞机上看到。 我又把头转过来看着这群记者。其中一个能说英语的人问我:"你是从弗吉尼亚州来的吗?"我说是,我是从那儿来的。突然之间,所有人都喊了起来:"卡梅伦!卡梅伦!卡梅伦!" 原来我就是那个名人! 他们寻找的人,所有这些麦克风、闪光灯、摄像机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就是我。我们不知道,鹤谷先生花了大量资金为我的这次到访作了宣传,请到了日本大大小小的媒体,而更令我们吃惊的是,那段时间里,日本最轰动的新闻就是"卡梅伦!卡梅伦!卡梅伦!" 突然,一个看起来很干练的年轻人出现在我身旁,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急促地说:"约翰逊先生!请跟我来--跟着我走就是了!"这就是高。 他快步前行,我和爸爸一头雾水、闷声不响地跟在后头,直接穿过成群的记者和摄像机。我们这才发现,我们正走在一条旅客输送带上,大批记者则紧跟在输送带两旁,企图从侧面包抄我们,而且都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倒着跑,这样才能跟上我们的步伐,一边拍摄一边向我们发问。我想不通人类怎么能够扛着那么重的器材倒着跑还不摔倒,但他们就是做到了。
![第29节:把自己做成品牌(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02560483555.jpeg)
有人朝我喊道:"卡梅伦!你想对日本少年说点儿什么?" 我一边和爸爸继续跟着高大步流星地走,一边回答:"嗯,我来这里就是想讲讲我的亲身经历,希望他们也能开创自己的生意。"如果你听到当时我这句话引起的议论,可能会以为我刚才宣布的是要一个人坐着热气球到火星上去。 正如我在前面说过的,日本的国情和美国差异很大。孩子们长大成人,从学校毕业以后,基本上仍要回到家中,继续与父母一起生活,直到30岁左右才会离家独立。一个日本少年,如果没有父母的同意,是绝对不会自己开创一桩生意的。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年纪轻轻就做起生意、当起老板来的。这并不是高运用了多么高明的宣传手法,而是对日本人而言,这样的事情真的非常具有新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