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跟商界大亨学用钱之道:有钱好好用》
老温说,那时候,东岸的大学都不大,一般是三四百个教师,四五千个学生,但是学校传统比较重视学术,大家也乐融融。反而是那些在大城市、大学校的教授们诱惑多。"香港的大学为了找好教授去教书,出手很大方啊,常常是一倍以上的人工挖脚,年薪百多万港元,税又轻,比这边实际收入多去了。90年代,很多很多华裔教授就跑回香港去了。哈哈。" 我委婉地问他:"为什么不回来教书啊?"他说:"不习惯啊,香港人太多了,道路窄,开车有很大道德压力啊。""哦,为什么开车有道德压力啊?""嗨,这边的人开车时候经常问候其他司机的父母亲戚。我可不想因为自己开车连累家人老给人骂啊,呵呵,所以还是平时在大学城好。"老温笑眯眯地说。 画石头的画家 我认识两个马克·汉森(Mark Hansen),一个是写《心灵鸡汤》的汉森,此君是极其懂得与大众媒体共舞的。"成功的90%意味着宣传、市场、促销。"汉森即使面对记者也勇于袒露心迹,"很多作者认为20天的宣传就足矣,然而一本伟大的书如果无人知晓也枉然,我们的书在发行第一年里就开始做宣传,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种采访会使你的书畅销,也根本不知道有谁能听到你的采访报道,我们形成了这种习惯,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让蒙大拿、亚拉巴马的人听到它,即便是凌晨的采访我们也决不拒绝。"当然,这个汉森商业上是很成功了,《心灵鸡汤》类读物热卖,值得肯定。 而另一位马克·汉森就大不一样了。我遇到他,是2002年在北美的一个大商场里面。他穿着一件围裙,上面沾满斑斑点点的油画颜料,看来是有年头了,加上他起码100公斤的大块头,可谓"实力派"艺术家。那天刚好有大风雪,他一个人待在商场的角落里画画,商场里人很少,留意他的人就更少了,不过,他还是笑得很开朗,说今天找到了好石头,所以正好慢慢画。

虽然汉森是画家,他的作品有多好我倒看不出来,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以此为生,因为他的画有名堂,是画在一块块石头上的。我挑来挑去,买了巴掌大的一幅石头画,就要30美元,相当于该地区一个麦当劳职员一天的工资。至于再大一点,例如38厘米的石头画,就要50美元了。汉森说,有时候也会画更大的,例如五十几厘米的,那就要上百美元了,他笑着摸摸大胡子说,油画的颜料很贵啊,越大的岩石,越耗油彩。他这么一说,倒让我想起了为买颜料节衣缩食的凡高。汉森干这行已经整整20年了,之前,他做过售货员、伐木工人和机床工,然后就自学油画,在北美的大小城市的商场和广场上就地作画。他扳起指头跟我算了一笔账,有35个大使馆和好几家大企业的总部都收藏有他的岩石油画,他觉得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