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马云正传》
面对自己曾经熟悉的老师和不熟悉的师弟师妹,他动情地说:“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可是我创建阿里巴巴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大学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因为大学生的学习不光是学书本的知识,还有社会实践。不论我创业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了一些经验。”
![第36节:从懵懂少年到大学教师(1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11052169953.jpeg)
如今,马云的学弟学妹们常常这样感叹,“想当初,那赫赫有名的马云还在我们楼下的食堂呆过,我们还躺在马云昨天的校园里睡觉呢!” 2. 意外惊喜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大学四年在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1988年,24岁的马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顺利毕业。 此时的马云,已经不是五六年以前那个高考考场上的“常客”了,也不是十几年以前那个因打架而让老师头疼的“差生”了。大学四年的潜心“修炼”,早已经让这个昔日的懵懂少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现在是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不过,24岁的马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毕业之后,出路在哪里呢? 1988年,改革开放的歌声已经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唱响第十个年头。但是,这声音还是不够响亮,改革的步子迈得也不够大,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轨,尚需时日。在那个年代,国家一手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只有一个选择:我是祖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那一年,和马云同一届毕业的同学、校友,出路大致略同。他们既没有双向选择的意识,也缺乏自我选择的权利,清一色地服从国家统一分配。根据后来的统计资料表明,1988年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500多名本科生,几乎清一色地被分配到各自家乡所在的中学去任教。 然而,24岁的马云,却在他的“本命”之年,得到了命运之神又一次无比慷慨的恩赐。他接到了一个无比意外的通知:经领导研究决定,拟分配马云同学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