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隐秘魅力完整版 第35节:第三章 魅力教授团队(21)

 教授的隐秘魅力完整版 第35节:第三章 魅力教授团队(21)


系列专题:《揭秘顶级商学院:我在北大读国际MBA》

  从北大本科生到如今执教北大,近30年的轮回,杨壮教授说:“10年前我回国加入北大国际的事业是机缘巧合,10年后北大国际能取得目前的成就,我能和这个平台一起走这么远,是必然。” (六)张黎:不走寻常路“选择MBA,不是选择一个职业,它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成就一番事业是MBA们共同的目标。”——张黎

  张黎张黎教授说,自己刚到CCER的时候,还没待满一个礼拜,就恨不得一咬牙,一跺脚撤退:“你们想,我回国后一直在外企公司做,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几乎已经完全外企化了。到了北大,每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去简陋的北招饭馆吃午饭,整个氛围、心境彻底改变,我就想我干脆还是回公司吧……” 张老师的话还没说完,BiMBA的ADVANCE MARKETING课堂上,100多名同学已经哄堂大笑。这些出身外企的同学都有过从学校食堂转换到写字楼地下餐厅和周边餐馆的经历。如果说同学们的转换是从象牙塔到职场顺理成章的转换,那么张黎教授从一家香港咨询公司离开,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来到北大加入CCER,成为BiMBA的一员,无疑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逆向”转换。1.上街卖毛料的纺织厂技术员  有学生如此评价张黎的市场营销课,“我几乎从来不逃课,他很风趣,上课的感觉像是听相声。笑过之后一琢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可不就是那么回事嘛。所以,他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印象自然就比较深刻。”  其实,张黎教授人生中的跳跃并不仅仅是一次从写字楼到朗润园的回归。1989年,大学本科学工科、纺织专业出身的张黎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安徽合肥第一毛棉纺织厂和安徽淮北市纺织集团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工作。

  那是一份天天和棉花、纱线、布匹打交道的工作,每天陷在轰鸣的纺机、成捆的织物里,很难把这种生活和20年后在北大课堂上“说相声”的教授联系在一起。但是一踏进社会就进入到相对传统的纺织系统,而且还是在一个濒临困境的国企里,回忆起那段经历,张黎教授对“基层”二字感触良多。

  “我当时是在非常基层的纺织工厂里工作了3年。现在很难想象20年前的国企是什么样子,而且还是在看起来很夕阳的纺织行业里。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冬天没有地方可以洗澡,找个浴池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那3年我在厂里做技术员,每天拿着螺丝刀和扳手,满手的机油。产品滞销时还跟着去跑销售。不谦虚地说,我还一米一米地在街头叫卖过毛料,当然是滞销的产品。在计划经济占主导的时代,我在一个国有企业里里外外转了一遍。每时每刻都在和机器打交道,天天上生产线看运转的机器。但是那也是我了解基层社会、接受社会实践的最宝贵3年。”  另外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国有企业的体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划、市场、产品、商品还是风口浪尖的词汇,这些经济学范畴的讨论都一一折射在张黎那3年的基层纺织厂生涯中。于是,1991年,张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研究生,正式开始自己从工科向商科的转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445.html

更多阅读

我是史波克——第三章瓦肯人的诞生_LaserCat 瓦肯人的心脏

我是史波克[美]伦纳德•尼莫伊第三章 瓦肯人的诞生史波克:我生于2230年的瓦肯星,父亲沙瑞克是瓦肯人,母亲阿曼达是地球人。尼莫伊:又错了!你是1966年出生的,在加州好莱坞的德西路摄影棚... 史波克:我建议你再检查一下你的数据。 尼莫

声明:《教授的隐秘魅力完整版 第35节:第三章 魅力教授团队(21)》为网友白昼怎懂夜的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