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7)



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在中国,转移而来的制造业十分发达,而其他行业却要落后几十年,第一梯队与其他梯队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一点也不亚于日本与纳米比亚或意大利与海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比如,中国先进的制造工厂所需的精细零部件大部分仍然来自海外,主要来源地就是其他亚洲经济体。中国本土企业及其工人每年都会沿着产业价值链向上攀升,但是,要想达到韩国或台湾的精细程度,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用说美国和德国了。

 第57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7)
  IBM进入中国之初,就面临着这种差距造成的许多问题。上世纪90年代早期,IBM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生产PC微机,阿文德尔?萨德哈尔(Arvinder Surdhar)是合资企业的负责人,他回忆道:“当我们打开第一批从中国运来的货箱时,发现整个包装箱内满是灰尘。” 由于公路运输一路颠簸,铁路交通陈腐落后,在省际长途运输过程中反复野蛮装卸,大部分货物遭受损坏;由于港口拥挤不堪,出口货品必须在潮湿恶劣的集装箱中等待数周才能上船外运。直到今天,这类问题依然困扰着在中国经营的现代化企业。例如,2000年,太平洋自行车公司(Pacific Cycle)把设在墨西哥和美国的最后几条自行车生产线转移到中国,结果他们发现,新的合作伙伴根本不会使用本公司的中央跟踪系统(central tracking systems)。太平洋自行车公司最终出钱买断股份,让中国合资方退出,但是直到2005年,他们仍然发现,从接到订单到向客户交货的间隔时间在中国需要270天,而在美国与墨西哥原本只要60天。

  即使直到今天,大部分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发展水平还是明显落后。大卫?黑尔(David Hale)是国际聪敏外包公司(International Smart Sourcing)的总裁,这是一家美国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美国中型制造企业寻找塑料、金属及电子产品的中国外包商。他与62家中国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但是他不得不考察筛选600多家中国企业,才找到这10%可以接受任务的合格企业。“对于那90%的被考察企业,我们只能说‘没戏’,因为他们没有设备,不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也无法达到基本标准。”由于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经理和主管是凭借政治关系谋得职位,通常采用的通过经济激励提高技术水平与经营方法的做法对他们很难奏效。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现存国有企业死气沉沉、效率低下的经营表现,而这些企业目前仍然主导着汽车、化工、钢铁等主要行业。他们的技术水平与经营方式严重落后于时代,就像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苏联大型企业,大量仿制别人产品,每年亏损严重,定期接受国有银行贷款,用以支付采购成本和工人工资。这些企业没有改进、创新的多余资金和组织能力,也感受不到发展进步的竞争压力。如果中国制造业发展进步更加正常,这些濒临破产的大型国企早就关门倒闭了,相应资源也就可以转移到私营企业,从而能够更好地加以利用。这在中国没有可能,因为中国没有现代破产法,无法正常清算企业资产,也没有现代金融机构,为大有前途的私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相反,国有银行保持垄断地位,主宰企业沉浮,要不就是国家把国有企业一关了之,银行只得勾销几十年的呆账,导致来自中国老百姓存款储蓄的营业资本不断流失。

  另一个严重不平衡在于,大部分中国人买得起、大部分中国企业用得上的产品需求,与先进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供应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结果就是,制造业这个中国核心产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当中,将近一半必须出口国外。因为国内市场存在畸形供需关系,中国的发展战略极易受到正常的全球商业周期的影响。过去10多年,全世界已经设法避免了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正是在此期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级经济体——但是经济衰退不可能无限期避免。看起来,中国好像也还没有做好未来应变准备。著名的中国经济评论员刘廼强(Lau Nai-keung)把源自美国的全球经济衰退看作中国政治地位上升的机遇,他说:“对我们而言,好消息就是一旦这个国家(美国)陷入麻烦,美国就没有精力跟中国过不去…这将为我国提供…‘战略机遇期’,以便我们集中全部精力促进经济发展,平稳跨过人均收入介于1 000~3 000美元之间的湍流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520.html

更多阅读

第75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25)

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尽管短期内印度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不过印度具有实现经济稳定进步的潜力。过去四年来,印度行政许可与产品控制的陈腐管制制度缓慢瓦解,官僚体系对创办企业的牢固控制趋于放松。电信与

第74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24)

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今天的印度电影业很像上世纪30年代签约巨星制度正处巅峰的好莱坞,由极具英雄色彩的人物统治,1994年的世界小姐艾西瓦娅?雷(Aishwarya Rai)和恶名昭彰的坏孩子沙尔曼?汗(Salman Khan)就是

第73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23)

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印度的软件及IT服务企业构成了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这个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比医药行业多——只占印度雇员总数的0.1%——2005年该行业的总收入为285亿美元,超过GDP的3.5

第72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22)

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在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引领下,一些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把印度作为某些零部件来源地,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年均增长达到25%。不过,以2006年28亿美元的出口额,在

第71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21)

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印度的问题并不在于未来10~15年能否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在于能否维持足够快的经济增长,取得必要进步,最终成为一个全面繁荣、彻底实现现代化的经济体。印度显然具有经济活力,但

声明:《第57节:第三章 全球化的两极:中国与美国(7)》为网友酷酷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