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第二重要的后果就是,全球资本市场力量日益加强,影响力已经超过中央银行。近年来,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都发现,他们作出调高短期率的决定,对长期利率影响甚微。而长期利率会影响绝大多数借贷行为,最终作用于经济活动。比如,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17次上调短期利率,利率水平从1.25%提高到5.25%。然而,2004年6月与2006年6月,AAA级公司债券的利率都是6%,2006年6月常规抵押贷款利率也仅比2004年6月高了0.4%。在联邦政府采取“从紧”政策周期的头一年,上述两种情形中,长期利率实际是降低了,当联邦政策开始改变时,长期利率才又逐步恢复到原来水平。 至少在这个案例当中,就应对全球化而言,金融市场比中央银行更加灵活机智。按照中央银行的传统规则,像最近这样,资本、信贷与消费同时快速增长,快速通货膨胀通常就会接踵而至。但是,全球化改变了这套规则。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化飞速发展以来,几乎世界各地的通货膨胀率都在急剧降低。1995~2005年,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走低,每年只有2~3%。与此类似,亚洲国家(日本除外,那个时期日本一直通货紧缩)的物价上涨幅度为每年3~6%,只有前一个10年涨幅的一半。拉美地区的物价上涨速度也下降了一半,这些国家也享受到相对(于他们自己)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涨幅度为10~20%。英格兰银行资深成员德安?朱利叶斯(Deanne Julius)博士,以广阔的视野观察这个问题,得出结论:“国际竞争不断强化,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还有就是新技术广泛传播,可以认为这些因素就是当前的推动力,推动全球通货膨胀率走向低水平。”关于全球化能对降低通货膨胀率产生多大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持怀疑态度,毕竟,监测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压力是该组织的一项业务目标,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使命重要程度正在降低。然而,即使IMF现在也说:“毫无疑问,全球化造成了通货膨胀率某种程度的降低。” 市场竞争加剧,即使成本上升,企业也很难提高价格,这并不是通货膨胀脚步放慢的唯一原因。几乎同样重要的是,由于西方资本、技术与专业技能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大型经济体的生产力水平急剧提高,压低了本地通货膨胀,而且,廉价商品潮水般出口到发达国家,欧美与日本的通胀压力也随之缓解。最后,爆发于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本身就是全球化带来的现象——已经让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吸取教训:冒险选择可能导致高通胀的经济政策,将会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什么 第45节:第二章 首当其冲的全球化(2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12842113490.jpeg)
全球化不会终结通货膨胀。最明显的事实就是,石油与其他重要商品价格一路飞涨,导致全世界物价上涨。但是,假定目前这种低利率、低通胀的趋势保持不变,未来10~15年,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及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的借贷与消费规模一定会高于现在的想象。2005年,《经济学人》杂志面向1656名顶级企业执行官做了一项调查,他们估计今后全球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要超过GDP增长速度60%,从现在的每年大约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2万亿美元。在欧美国家,富人今天消费的高档服装、电子产品及个人服务,届时人人都能享受得到,而且也会走进世界其他地区亿万寻常百姓家。尤其在那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将会飞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私人乘用车保有量超过美国,预计达到1.3亿辆。同时,印度的消费规模将和法国相当。在世界各地,企业很容易获得低息贷款,不过,企业投资一定会集中在盈利希望最大的地区。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要求,充分利用全球化发展机遇的那些国家,将会吸引绝大部分企业投资,这也正是接受《经济学人》调查的执行官们,预计2005~2020年间,美国、中国及印度企业发展势头要远远超过欧洲与拉美地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