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下一轮全球趋势:决定你未来的15年》
短期之内,全球资本市场的最大变化,将是中国金融市场与金融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日本则会相对下降。目前,中国金融资产总量为5万亿美元,不到日本的1/3,也不及欧洲的1/7,美国的1/9。但是,除了美国,中国金融资产增长速度比任何国家都快。增长最快的就是中国国有“银行”的居民储蓄。如今,中国国有银行基本上仍然只是一个中转机构,负责把储户存款发放给地方政府和那些时常破产的国有企业。简单说来,中国银行与欧美银行没有多少相同之处,欧美银行以合理的客观标准为基础,为私营企业与消费者创建贷款信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中国仍然缺乏构建现代金融市场所需的绝大多数独立的公营及私营机构与规章制度,而这正是把一个国家不断增长的财富转变为纸质(数字)凭证,实现全球范围内自由交易的基础。年轻的中国股市上,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所谓的“红筹股”)能够上市,并不是因为他们符合资本市场标准,能够提供透明的财务报表,而是因为他们具有政治优势。经营股票交易的中国证券公司,也不能像西方证券公司那样受到规则约束,自然也就无法建立市场信心。对全球资本市场而言,也许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依然缺乏自由兑换的货币流通。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什么 第44节:第二章 首当其冲的全球化(2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12743595495.jpeg)
几乎可以肯定,未来10年,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尽管那会是一个渐进而痛苦的过程。在中国,已经有100多家西方银行开设分行,当然主要是为外资企业服务。不过,最近中国已经允许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美洲银行持股中国国有银行,这些西方银行将为中国带来现代银行实务模式。允许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中国也会面临挑战:没有了国有银行的贷款支持,大部分现存国有企业很快就会破产,由此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失业。类似地,在人民币升值方面,中国也已经迈出了一小步。这个方面的挑战在于,货币流通真正实现自由兑换与通过廉价出口保持经济增长这一基本战略之间如何协调一致。外国投资人一旦获悉可以把在中国赚钱的利润拿回本国,一定会蜂拥而至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外资涌入就会拉动人民币升值,进而抬高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结果就是成千上万家中国企业破产倒闭,这又会导致大批工人失业。面对出口疲软,中国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像其他主要国家那样,发展消费推动型经济。这就要求中国恢复覆盖广泛的医疗保险与退休养老制度,因为只有有了这些保障,大部分中国人才不会宁愿存钱而不消费。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小心翼翼而又冷酷无情的死刑执行过程。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中国政府才能建立一个现代金融体系——10年也只是欧美完成这一过程所用时间的零头。如果中国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到2020年,中国金融资产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二,也将成为全球第二重要的金融市场。 未来10~15年,不管中国能否实现这个跨越,全球资本规模及其流量都会继续增加,达到现有水平的两倍,甚至三倍。或直接,或间接,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数以千万计的工商业就业机会,改变数以亿计的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前景。不过,给发达国家人民生活与就业造成的影响,要微妙、复杂得多。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全球资本规模大幅增长,对各个国家、各个企业而言,资本不再稀缺。全球化飞速发展以来,第一重要的后果就是,利率水平达到历史最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结果,与过去45年来的任何历史阶段相比,2000年以来,全球八大先进经济体的长期利率水平都是最低,不管是绝对利率,还是考虑到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利率,都是如此。即使在那些国民储蓄率很低、外债负债率很高的国家,也一样保持了极低的利率水平,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美国与英国。这种现象的唯一先例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是上一次全球化的飞速发展阶段,其时,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利率水平之低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