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摘要:今年夏天,一幅海报使奥巴马成了中国某山寨手机的代言人,美国媒体对此事进行了不乏冷嘲热讽的评论。而这只是山寨问题在国外掀起的巨大波浪中的一朵浪花。)
2009年夏天,一幅刊有奥巴马照片和广告词的山寨手机海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得知本国总统俨然成了山寨手机的代言人,美国媒体更是好奇心重。6月23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有趣的专栏文章《“奥巴马”代言中国的“Blockberry”》,对这幅海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戏称这幅海报是“来自山寨之国(shanzhailand)的明信片”。作者说:“这个广告背后的灵感,正是中国小丑式的山寨文化的产物,那是一种老派的假冒和滑稽的混合体。”专栏作者们还不乏鄙夷地打趣说:“这位拙劣的版面设计者显然把奥巴马的照片弄反了,美国国旗胸章错误地出现在奥巴马西装的右边衣领上,还左右颠倒了。”还说,“虽然尚未与白宫新闻秘书吉布斯(Robert Gibbs)证实此事,不过我们猜测奥巴马出现在广告中是没有经过授权的。”
在对这幅海报品头论足一番之后,作者还在结尾意味深长地说:“所有这些都真是如此吗?我们不能保证。在一个山寨世界里,我们也许永远不可能肯定地知道答案。”
其实,这幅海报只是山寨问题掀起的巨大波浪中的一朵浪花,山寨手机问题早已受到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
(摘要:“疯狂扩张”的山寨手机“正在从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者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2009年4月27日,《纽约时报》发表的大卫·巴尔波萨的文章《在中国,冒牌手机正在风行一时!》,在海外引起大量关注。该文对中国的山寨手机进行了近距离的考察和分析。文章说:“技术进步使得成百上千的中国公司,有些甚至仅有10名员工,可以生产现在所谓的山寨机或黑市手机,要价低至20美元一部。”又称,“随着中国公司正试图沿着制造业的价值链上行,从制造玩具和成衣发展到制造计算机和电动车,伪造者也在做同样的事。经过多年制造假冒的豪华饰包和便宜的DVD光碟之后,他们正在从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者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大卫·巴尔波萨在文章中强调,“据有关研究显示,虽然山寨手机仅在近年才开始出现,却已经在中国占了超过2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销售市场。它们正在被非法地出口销往俄国、印度、中东、欧洲甚至美国市场……山寨手机市场正在疯狂地扩张,它们仿制苹果、诺基亚或任意一个它们想仿制的对象,而且它们对市场的反应极其灵活。”
2009年7月30日,美国CNN新闻网发表了劳拉8226;法勒(Lara Farrar)的文章《手机克隆:庞大的中国“山寨机”市场》。其中指出:“据北京CCID市场咨询公司估计,2008年中国生产的7.5亿部手机中有20%,约1.5亿部,要么是仿冒名牌,要么是没有牌子的手机。而其中5100万部在中国售出,剩余的则被销售到国外市场。”
从法勒的文章来看,中国山寨手机市场的发展可能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来自台湾的微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中国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成套解决”方案,使得“能非常廉价简单地生产属于你的手机,几乎任何人都能做”;其次,“中国政府放松了手机制造商数量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几百家企业的行业门槛”;第三,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手机的“整个生产链都在中国”,“只要看看全球供应链如何在手机设备制作业的流程,发现其规律,那你就不难去做自己的事情,这并不复杂”。
和前述《纽约时报》的文章一样,法勒也批评中国政府的管制还不到位:“除了警示使用山寨机可能造成的风险,中国政府还未采取严厉举措来抑制地下手机产业的扩展。”
(摘要:“‘山寨’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对培养草根创新是条很重要的路子”。)
不过,法勒还特别指出,山寨手机“并不只是模仿”。“许多山寨机生产商不仅是模仿,也开始进入创新领域。一些厂家开始发展适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一些产品有非常巧妙的外形设计,有的像个香烟盒或者手表,有些能识别假币,还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大屏幕和大尺寸键盘手机,有些手机为农民专门设计了大功率扬声器,能让他们在外干活时听到手机响。”文章还特别引用了香港中文大学专门研究山寨文化的传播学教授邱林川的话:“这些山寨机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原动力,如果引导得好,能形成来自底层的、正常的、富有成效的创造力。”至少“这对培养草根创新是条很重要的路子”。
无独有偶,对山寨机持积极态度的,并非只有法勒一人。2008年10月15日,香港《南华早报》发表戴维·艾默的文章。作者认为,把一个如今占内地手机市场1/4的产业简单归入假冒行列,既误解也低估了这股山寨热的意义。这不是简单的仿冒,山寨机更类似于定做的汽车。它采用了西方设计理念,经过重新改造以适应本地品味。与其说它们是冒牌货,倒不如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事实上,体现于设计和生产的山寨机之独创性,可为内地死气沉沉的文化产业树立榜样。“‘山寨’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山寨机代表了内地街头创意的最新迸发。
(摘要:山寨机现象是深具大陆特色的“科技产品的摊贩化”,该现象的另一个层面是个十分残酷的事实:手机产业何去何从?)
2008年12月2日,台湾《电子时报》发表魏东阳的文章《科技产品的摊贩化:山寨机现象》,文章认为,山寨机现象是在大陆现阶段的特别条件下,一种以大陆市aihuau.com场为主进行营销与生产的深具大陆特色的“科技产品的摊贩化”。作者认为,“摊贩与盘商都有小利可赚,但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平台提供者。如果不谈道德层面,联发科是非常成功与精明的开发商”。魏东阳表示,“大陆的山寨机现象与20、30多年前台湾的成衣业热潮很像(就某种层面说,政府没能保护知识产权,可能占其中部分因素),台湾的成衣业如今逐低成本而居,山寨机未来应该也不脱此趋势。从众多领域与产品发展过程看,市场机会可以提供短期、快速的获利机会,投入其中赚取机会财,是商业与资本主义无法避免、或许也无需苛责的现象;但对把大量资金投入其中的资本家,或者企业主,对此不能不有所洞悉”。
虽然肯定山寨机短期内存在市场机遇,但是魏东阳对山寨机的长期影响忧心忡忡。“山寨机现象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十分残酷的事实:手机产业何去何从?……如果山寨机能大量从大陆出口到世界各地,很可能连整个手机产业未来都无法再做进一步的技术推动,没有获利,哪来的技术与研发投资?”“大陆经济的崛起,民间充满快速致富的投机心态,及大陆政府在管理市场秩序及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欲擒故纵,在很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中,虽非特例。但由于它的庞然规模,从有毒玩具、毒奶粉事件,到山寨机,很容易就对全球相关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
(摘要:“山寨之国”的恶名足以让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心生疑虑。)
对于中国“精彩纷呈”的山寨机现象,国外的人们见解不一。国外的一些人抱有好奇旁观的心态,比如国外网友评论:只要不在WTO的管辖范围之内,“如果中国想‘山寨’自己,那就随他去吧(If China wants to Shanzhai itself, go ahead.)”。也有人说:“无论你叫它山寨、山寨机还是强盗机,这都是中国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消费趋势。”
但是,也有人惊呼:“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山寨!”甚至有人写文章称“中国:世界伪冒和盗版产品之都”。虽然这样偏激夸张的言辞不值一驳,但是,山寨现象却不得不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尽管海外出口受阻,山寨手机主要还是在国内消费,不过“山寨之国”的恶名却足以让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心生疑虑。这直接危及提供“价廉物美”产品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和中国整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