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1)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第10章 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2004年4月29日,星期四,美国人自“9?11”事件后再度遭到震惊——巴格达城外阿布格莱布(Abu Ghraib)监狱里传来的虐囚消息,暴露了我们在伊拉克战争里不为人知的阴暗面。穿着士兵服和T恤的美国女兵用狗项圈拉着伊拉克囚徒穿过走廊。一群裸体男人,羞辱地垂着头,两名美国大兵站在一旁,露出自以为是的胜利微笑……还竖起大拇指!一群裸体男人,难堪地挤在一间房里,头上罩着布袋,双手无力地掩着羞处。两个伊拉克男人在模拟口交场面。壮硕的士兵牵着两条比利时牧羊犬,正作势要放狗去咬惊恐的囚徒。此外还有新型的电刑场面:一个戴着头巾的男人站在箱子上,双臂伸开,电线绕过他的脖子,顺着他的手消失在画面之外。

 第21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1)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残酷成性、作恶多端——是我们要反抗的“坏人”。可剪着精干短发、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玩橄榄球、上教堂、爱父母、高大健康的年轻美国人居然是“坏人”?怎么可能呢?到底是谁在料理一切?难道美国不是一个发达的民主社会吗——事事讲法律、保护公民自由和平等人权?

  有一个美国人并不对此感到吃惊。事实上,早在35年以前,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大楼的地下室里,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就见识过了这种情况。当时他做了一次实验,研究环境力量是否能将好人变成坏人。那天晚上,他看到阿布格莱布的照片时——尤其是头蒙布袋的裸男模拟性交的那张,忍不住回想起了1971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他随机指派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充当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警卫”和“犯人”。按照预先计划,实验本来要持续两个星期。可到了第六天,津巴多就被迫中止了它,因为那些聪明、健康、受过良好教育、讲究道德的年轻人要么变成了残忍兽性的警卫,要么变成了情绪受损的犯人。难道我们在30年来对恶的社会心理研究中什么也没学到吗?津巴多禁不住这样想。看到军方领导、政客和社会评论员轮番上阵,在惊骇中畏畏缩缩,说这些只是少数坏苹果的所作所为,他惊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过去的研究和当前的事件,均体现了他所谓的“魔鬼效应”:也即环境的变化,令得平凡的好人做出了极端邪恶的事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614.html

更多阅读

第2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3)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我们既善且恶。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环境下都是善良的、道德的,会做正确的事;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藏在我们内心黑暗面的行恶的能力也会冒出来。  斯坦福监狱实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

第22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2)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津巴多认为,我们不该把恶归咎到少数坏苹果身上,而应该更审慎地考察发现装坏苹果的木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进化令得人人都具备作恶的能力,可只在极少数的环境下人才会作恶。在经济生

第20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0)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克鲁鲍特金或许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但他对人类本性的看法却并非异想天开。他承认,“不同物种当中都存在许多战争和灭绝行为”,可他指出,“个体的自我意识”诚然是人类本性里的另一“

第19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9)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但部族保守主义者也脱不了伪善之嫌,尤其是他们说,政府要少插手经济政策——但政府给大企业的津贴例外。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给此举安了个恰如其分的名号,“企业福利”,在石油行

第18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8)

系列专题:《商业智慧: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人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低得惊人。自由市场混乱无常,不可控制,无法预知。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容忍这种环境,并惯于指望政府等社会制度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确定性。人们把地震与飓风叫

声明:《第21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1)》为网友落魄王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