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二、创新之意(2)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重音在“不”上,有“你要我读,我偏不读”之意。

  重音在“读”上,有“我不读,但可以看一看,翻一翻”之意。

  重音在“这”上,有“我不读这本书,但我要读那本书”之意。

  重音在“本”上,有“我不读这本,我要读很多本”之意。

  重音在“书”上,有“我不读这本书,但我要读那本杂志”之意。

  这仅仅是重音,再加上语调、语速、停顿等,其表情达意又有所不同。

  就是什么都相同的一句话,也不一定是“话说三遍淡如水”,多听一遍,也许能“温故而知新”。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也有一段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有人说它是“喜新厌旧”的意思:有一人谈恋爱,一会与这人谈,一会与那人谈。

  其实,这应该叫“朝秦暮楚”(原意为春秋战国时,秦国与楚国力量最强,一些小国时而向秦,时而向楚)。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

  其中之一是:宋朝时,有一男性之人,喜欢猕猴,“公狙之”,养了一群。

  猕猴喜欢吃橡子。

  这位狙公对众猕猴讲:“我们要发橡子给大家吃。

  ”猕猴们都很高兴。

  狙公又讲:“每天早上给你们发四个橡子,晚上发三个。

  ”众猕猴听了,仔细一算,越发越少,于是纷纷抗议。

  狙公见状,略一思考,马上改变,对众猕猴讲:“我们创新一下,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

  ”猕猴听了,又仔细一算:哇,真好,越发越多,欢呼雀跃。

  总量是七个,要么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要么早上三个,晚上四个。

  这种改变就是创新?总量不变,改变结构是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也是创新。

  今天,企业里叫“资产重组”,还是那些资产,重新组合一下,就可能创新了。

  如果说一个上市企业有资产重组的现象,它的股价可能上涨,叫重组概念股。

  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大师、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

 第15节:二、创新之意(2)
  《经济发展理论》是他的代表作。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从未有过的新组合。

  他这里的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产品(产品创新)、采用一个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采用一种新的要素来源(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一种新的制度(体制和管理创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创新概念引入了管理领域,他在《创新与企业精神》中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的创新问题,其实,他一生写的39本著作几乎都论述了管理创新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704.html

更多阅读

第27节:二、创新之意(14)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法国人在“时尚”两字上下功夫,也形成了特色。  相比之下,法国的商业经营味道比英国浓一些,也许英国人太具有绅士风度了吧。  去过法国的人,都要津津乐道它的香水、时装、法式大

第26节:二、创新之意(13)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在朋友家玩得差不多了,走时,德国的主人会对您说:“先生,您要的是一个满杯,现在您只喝了半杯,请您把这半杯水喝了再走好吗?在我们德国,水资料虽然很丰富,但是,我们还是要珍惜的。  ”德国

第25节:二、创新之意(12)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比如精密仪器制造业,德国是世界的首位;德国的汽车“奔驰”,世界顶极汽车品牌,它当然有很多很多项技术创新,但在“奔驰”这个汽车制造企业,就形成了浓浓的以“精”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做什么

第24节:二、创新之意(11)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但是,“登上山顶艰难,滚下山来容易”,建立帝国艰难,瓦解帝国容易。  原因很多很多,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对外的“

第23节:二、创新之意(10)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学者张晓芒举了2004年夏天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例子:有几张像棺材样的休闲椅,被安置在这个城市的一条道路的人行道上,虽然艺术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有一些创新的意思,但这种作品在公

声明:《第15节:二、创新之意(2)》为网友漃莫加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