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培养企业的创造型人才:让思维再创新》
一、人性本“思” 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恶--人之初,性本恶。 人性本思--人之初,性本思。 小孩子生下来不久,就会观察,就开始有一些思考了。 进化论告诉我们,在猴子进化的十字路口,一个分支保守、畏难,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猴子、猩猩;另一个分支求变、创新,从猿、类人猿进化到今天的人、人类!其实,一切动物都有一定的“思”。 人类的近亲黑猩猩更是如此。 一群黑猩猩,大小、老少、“男女”都有,在人们的实验中,有这样一幕:有意识让一只小猩猩单独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放了一大串香蕉。 小猩猩使劲吃了一些后,很快用沙土把剩余的香蕉埋起来,它要干什么?显然是埋藏,不让其他的猩猩看见,今后它可以“一猩独享”!这只小猩猩它是思考了的!有研究表明,幼年的猩猩比同龄的人要聪明。 有位教授为了研究黑猩猩的IQ,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束又大又鲜的香蕉悬挂在一间房屋的天花板上,其高度即使黑猩猩跳起来也够不着。 房间的角落堆放着几只空木箱。 除此别无他物。 实验和设计是这样的:如果黑猩猩能去搬动木箱,并将木箱叠放后摘取香蕉,说明它有应用工具的智慧。 教授带着学生在隔壁的房间里偷偷观察黑猩猩的一举一动。 开始,黑猩猩尝试跳起来摘取那悬挂着的香蕉,失败之后便静静地蹲在一角。 它偶尔地从堆放的木箱旁走过,然而对木箱没有什么反应。 教授想用实验证明黑猩猩也会应用工具的打算看来落空了。 他走进实验室房间,背着手在房子里踱步寻思,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实验。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教授踱步到靠近香蕉的地方时,黑猩猩突然窜上前来,然后一跃而起,搭着教授的双肩,再乘机腾空一跃,便将天花板上的香蕉摘了下来。 教授目瞪口呆,想不到实验结果竟如此。 显然,这只猩猩此举是“思考”过的,“思而后行”了!难怪国外有人说,把猩猩划为动物是不公平的,它的牙齿几乎与人差不多,应该把它们作为人类的一部分,甚至建议在联合国应该有黑猩猩的合法席位!这些建议我们不去过多讨论,但猩猩有“思”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是动物,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虽然黑猩猩以及其他一些动物包括海豚都有“思”,但还是动物,为什么?就在于人既有思,还有自觉的思、多思、广思、深思、远思、复杂的思、创新性的思、聪明智慧的思。 这是包括猩猩在内的其他动物永远达不到的,这是人好不容易进化而来的,是人与动物本质性的区别之一。 人的“思”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思,也是多意的。 其一,形。 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这人作思考状”。 其二,动。 如动脑子。 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 今多用思想、思念、思考。 其三,词性变化,活用。 其四,名。 思想、思绪、思维、心思、构思。 其五,叹。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我们没有必要继续如此这般地讨论“思”的广义,就本书而言,主要是动词的“思”和名词的“思”。 思,对于思维、创新、创新思维、思维再创新,极其重要!思之为人,人必思之!思之为真正的人!思之为创新之人!2007年9月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诗作《仰望天空》,诗序:“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特别要告诉我们的是“学会思考”。 学会思考是学会生存的前提,是求得发展的前提。 我们经常要学生、部下、孩子动脑筋、动脑子,就是指的要多思考。 笔者在《智商情商手拉手》一书中,曾经重点谈了要“多思考”的问题。 多思考是锻炼大脑之道,是开发智商的良方。 聪明从学习中来,聪明从实践中来,聪明从思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