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开启婚姻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嫁人的资本》
婚姻,实质是一项经济行为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歌颂赞美。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人要结婚是必然性,和谁结是偶然性,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在社会学家眼里,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 在政治学家眼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付出与利益对等。 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授粉、动物交媾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繁衍的需要。 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 婚姻这一社会现象更多的时候可以说是一项经济行为。从上帝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男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需求关系。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参照系数,如果我们把这些系数归类,会发现主要有三方面:外在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这三个方面也恰好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外在条件主要包括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社会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收入、财产、职业等因素,而这些也就是我们在婚姻里的投资。这些资产里,有的属于增长型的,比如财富,有的属于减少型的,比如容貌,而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拥有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期的。 一般来说,男人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才情,容貌能够给男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才情可以带给男人身心上的愉悦。 女人则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 当然这些成本的关系可变性很强。有的人很有钱,可能就不太在乎对方的物质条件,而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富翁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是这样的现象。有的人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这就可以解释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的现象了,可谓是各得其所。为了实现婚姻的最大效用,理性的个人总是在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对象。 结婚的双方就是这个经济行为的合伙人,就像开公司,为的是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结婚证就是一个标准合同。 既然婚姻是一种交易,那就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从找对象到结婚这个过程,既要寻找好的目标,又要考察双方需求,直到签定契约。为了促成这样的交易更多更快实现,婚姻介绍所就出现了,它是为降低婚姻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它靠收取信息服务费和交易场地费来维持运转。 媒人与红娘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存在,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婚姻介绍所有时候为了得到酬金会夸大当事人双方的信息特征,隐瞒某些对双方不利的信息。如果当事人完全不能察觉这些虚假的信息,就有可能选错结婚对象,自己的婚姻也就和初衷相去甚远,从而使自己的交易处于"亏本"状态。 正因为婚姻是一种交易,结婚的目的也就在于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